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雪峰作证.docVIP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雪峰作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雪峰作证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雪峰作证 巍巍雪峰,绵延千里,横亘湘西,傲视苍穹! 雪峰主峰帽子岭,海拔1487米,其上建有广播电视发射塔。雪峰,亲睹了三湘大地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怀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电视塔,为五溪儿女传送吉祥欢乐,也承载着广电人的苦辣甜酸! 198年,当新中国第一座呼号为“北京电视台”的“时尚媒体”诞生在共和国首都的时候,远在湘西大深处的侗乡苗寨人几乎连“收音机”为何物都闻所未闻。然而,10多年后,这里的人们不仅用上了收音机,听到了广播,而且还美滋滋地看上了电视节目,一个万阻隔的偌大世界竟成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这一切,首先得益于雪峰,得益于雪峰电视人的奉献! 怀化雪峰调频电视转播台筹建工作启动于1969年。作为当时湖南省广播电视第二大建设项目,又是三线战备“意义重大”的骨干工程,转播台一开始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单位代号:6902,邮政信箱:0093! 1972年,转播台基建施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当时的地革委提出要求:7月1日前必须看到电视!技术人员土法上马,将一台1千瓦调频广播机改装成00瓦电视发射机,又从林区拉一根18米高的优质杉木架起天线。结果,由于没有理想的信号,转播没有成功。没有信号,转播台还能转播什么?失去了转播功能,转播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当时的省、地领导也觉得骑虎难下。信号,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小神秘物,一度让雪峰电视人蒙羞,几乎把转播台推向绝境! 危难之际,6902台党支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带领全台同志走上了自力更生寻找信号的艰难之路。但是,4年过去了,在雪峰区,理想的信号始终没有找到!难道人民群众渴望看电视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吗?难道刚刚建成的转播台就这样让它碌碌无为地愧对蓝天吗?雪峰的电视人流泪了! 关键时刻,党支部召开支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扩大范围找信号,设法救活转播台”的工作思路,并成立收测小组,加强了技术力量。信号收测组的同志带着笨重的发电机和收转设备,啃红薯、吞咸菜,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无高不上,终于在临近地区一座高上捕捉到了可用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定向发射和收转放大,湘西人民终于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以后,雪峰还将中央台、湖南台的调频广播和电视信号转发到湘、渝、黔、桂边境20多个县市,覆盖面积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近1千万。 从1969年建台到1977年实现电视节目的正常转播,用了整整8年时间。到建起标准微波机房、装备精良微波设备,又是一个艰苦的8年!那一个又一个8年,成了雪峰电视人艰苦奋斗的标识,无私奉献的象征,也是怀化广电艰难起步、负重前行的实证和缩影! 纵观怀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相依,无不与科技发展水平相连。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则成了广电事业发展最好的助推器。   怀化的广播事业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但由于经费不足、物资材料匮乏而难以为继。抗战时期,湖南广播电台迁至湘西沅陵长达8年,带动各县成立了收音室、收音站。然而,就以当时的财力状况和技术条,大人的美好期待只能是无缘的奢望,直至新中国成立,怀化人民的广播事业才开始了光明的启航。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怀化各县(市)相继建起了收音室、广播站。在县城,在集镇,在广袤田园,长藤结瓜似的有线广播喇叭一度成了时尚风景。“小小喇叭传喜讯,侗寨苗岭连北京”成为大人传颂的明佳话。   1988年9月,巍巍雪峰、铮铮铁塔又见证了历史的一幕:五溪儿女向蓝天白云发出了第一声问候nt;——怀化电视台正式成立。之后,以调频方式播出的怀化人民广播电台也应运而生!   广播电视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广电的普及也便有了更新的渴求和期待。从上世纪末开始,历经十余载的艰苦鏖战,怀化广电人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五溪大地“编织”了一张立体覆盖网络,将广播电视节目送到侗乡苗寨,万户千家。怀化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由2000年的%提高到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由864%上升到97%。稳步推行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新晃侗族自治县还成为全国首个有线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县级城市。   2007年1月,怀化电视台、怀化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登上雪峰之巅向周边地区转播,怀化广电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伴随着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迎的是广电宣传的硕果丰收。由电视这一新型媒体的龙头产业引领,怀化大地上形成了由广播、电视和广电报刊“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生动情景,构成了声、屏、报介质媒体立体交叉覆盖和资优势互补的壮阔场面。   用改革的思路搞宣传谋发展,怀化广电人深深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一批百姓群众喜爱的优秀专栏、节目相继诞生,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响的精品佳作接连问世,一批重点推介的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共和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