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好大一棵树
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好大一棵树
我身边的好老师征-好大一棵树
——记桐城市陶冲中学副校长陈贤月
在桐城西乡,有一座无名,下是一座乡名校,叫陶冲中学。这所建校快四十年的名校,有四十多位中青年教师,其中有一大半,还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曾经,他们把这里当作起点;如今,他们回到这里扎根,像校园里的一棵棵树,他们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用自己的所学回报母校,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家乡,送更多的家乡学子走向远方。
身为陶冲中学副校长的陈贤月,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今年四十九岁的陈贤月,是这里的第二届学生。当年,十五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桐城师范,成为陶冲中学的骄傲之一——那时,桐城师范招收的是本地最好的学生,他也是限于家境,才选择了这条捷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降低了他的人生起点,因为,师范毕业的他,只能从一名小学老师做起。
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起点,对于有一颗进取之心的人说,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通过自学考试,他先后拿到数学专业的大专凭、本科凭,并从小学上调到初中。凭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他赢得了学生的敬爱、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赏识,被擢升为教导主任,继而升为副校长。
调回母校之后,他就没有离开的想法了。在这所不免寂寞的乡学校,他勤勤恳恳做人做事,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根越扎越深,枝叶越越茂盛,到如今,他已然成为这所学校的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
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教导主任,抑或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陈贤月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学校里的一名普通教师。
他总是奋战在第一线,并且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曾经,有个数学老师生病请假,学校一时找不到代教师,他站出,替学校解了围,也让学生没耽误程。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仅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还兼用班主任,并带两个班的数学,一周至少要上十六七节。只要是为了学校的工作,他就总是不辞辛苦,忍辱负重。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人或许只是当成一份工作,藉此谋生而已;他则当成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
2008年月的一个晚上,他从学校回家,因为遇到障碍,不慎摔倒,造成右腿骨折,医生建议他休养两个月,他只休养了一个月,就拄着拐杖学校了。待在家里休养,不能站到讲台上,对于他说,就是受罪。只有在教学中,他才能找到趣味,找到安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中考,他担任班主任的这个班,有八人被桐中录取。
2011年的校长培训,按要求是培训三个月,头一个半月是集中学习,他按时参加了,并珍惜机会充实自己。在后面的个人自学时间里,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回上了。在这一年里,他个人学习和教学成绩双丰收,既是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又是桐城市模范教师。
他不爱抽烟,不爱赌博,偶尔喝酒,也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所喜欢的,似乎只是工作。很难想象,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在这所乡学校中,还有这么一个纯粹的人!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他的孩子十六岁就上了大学,现在早已硕士毕业并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同事,最能理解他支持他;也许是因为他天生的淳朴而理性,他从小生长在贫寒却温馨的农家,学的又是数学专业,更愿注重事物的实质。总之,这位从农家走出的汉子,就像一棵别具特色的大树,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带着一腔流水的执着,还带着一片阳光般的纯粹。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情一态,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总是精心地备好每一节,尽可能地让学生听得明白易懂,学得兴趣盎然,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他总是细心地批改作业,总要指出学生的任何一点错误,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用自己的严谨校正学生。而作为班主任,他又表现出了睿智和细心,客观和公正,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既不骄纵所谓的好学生,又不忽视那些所谓的差生。
曾经,有个叫王冬冬的孩子,天资聪慧,但自以为是;学有余力,却贪恋玩耍。他特别地关注他,特别地要求他,初二的时候,就让王冬冬提前学习初三的程,并参加初三的月考;初三的时候,又让王冬冬攻一些奥数题,并参加各科各级的竞赛活动,体会知识的深奥;他还刻意带王冬冬参加市演讲比赛,让王冬冬认识到:外有,人外有人;注意到王冬冬涉足游戏厅,他语重心长地教育,不止一次地家访,硬是将他拉回到学习。最终,王冬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勇夺桐城市06年的中考状元,因而被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破格录取。
还有一位学生,是公认的坏孩子,小学时就做过不少坏事:出没各类不良场所,结交一些不良朋友,不止一次打架,不止一次地偷别人的东西……他没有放弃他,三年里,他不知道多少次找这个学生谈心,找这个学生的家长协商,既教孩子怎么做人,还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有时他是严厉地批评和责罚,有时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使这个学生告别陋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