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藤峡坝下桥超前钻成果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藤峡坝下桥超前钻成果报告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坝下交通桥桩基超前钻工程成果报告 编写: 校核: 审定: 2017年8月27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施工依据1 三、工程地质条件1 四、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2 五、结论与建议2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工程桩基超前钻成果报告 一、工程概况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黔江河段,坝址在广西桂平市黔口 彩虹桥上游6.6km 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02′,北纬 23°28′。坝址以上控制流 2 域面积 198612km ,约占西江水系流域总面积的 56.2%。坝下交通桥工程位于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址下游约 1.9km 处,线路走向与枢纽大坝坝轴线基 本平行,主线在西南与右岸上坝公路相接,向东北跨越黔江航道和船闸下游引航 道与左岸上坝公路相连,另外在黔江与引航道之间,设置连接线与进厂公路相连。 本次设计包括主线跨黔江航道主桥、主线跨引航道主桥、主线引桥、进场公路接 线,包括A 线、B 线,以及桥头引堤。 二、施工依据 上述工作,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有关规定,所提供资料能 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依据有: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版; 2、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 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 我部于 2017 年 3 月 18 日~8 月 31 日先后共投入 10 台 300 型钻机 进行钻进施工。完成工作量如下: 钻探总进尺 4528.66m,其中土层进尺 1012.1m,岩石 (包含卵石、风化层、 基岩、溶洞)进尺 3516.56m,完成钻孔75个。 三、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位于桂中、桂东北地区,地跨桂平、武宣、来宾、象州、柳江和鹿寨等 县市,红水河、柳江和黔江三大干流流经库区。以勒马为界,水库区可分为两个 库段,上库段属于桂中盆地,为丘陵平原地形,有来宾盆地、武宣盆地南泗石芽 谷地、铜岭~通挽谷地等。下库段属大瑶山区,黔江流经此处,形成长约 46km 的大藤峡峡谷。水库区内均为沉积岩,出露地层从寒武系至第四系,缺失奥陶系、 志留系、侏罗系和第三系。在坝址下游桂平西山和贵县西北有印支期花岗岩体出 露。通挽~铜岭~勒马一线以东为龙山~大瑶山复向斜,以西为北泗来宾褶皱区。 勒马~通挽~覃塘断裂延伸 90km,是唯一的自库内延至库外的区域性复合逆断 第 1 页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工程桩基超前钻成果报告 层。库区纯碳酸盐岩呈大面积连续分布,岩溶发育,发育方向受一级构造线控制。 岩溶发育具有呈层性,本区碳酸岩中主要有两层岩溶发育带,岩溶发育数量随深 度增加而减少。沿柳江、红水河、黔江及其一级支流分布有 30 条地下暗河,长 度 5km~20km 不等。 四、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 施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填筑土、第四系覆盖层、卵石、粘土质角砾、 泥盆系下统郁江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通过钻孔揭露的地层,可知主线区域的 第四系覆盖层平均厚度为14.6m,多数分布在10-20m 范围内,卵石层分布不一, 少数层厚高达35m,如Z14 号桩,部分区域则无卵石层,由覆盖层直接入基岩, 卵石层平均厚约12~15m,因各个桩底设计高程不一,岩石层厚也有相应的区别。 A 线覆盖层厚度较为匀称,多为10-12m,卵石厚度最大23.5m,多见13-15m。B 线覆盖层较薄,平均不超过 10m,卵石多见10-13m 厚。在已完成75个钻孔中, 发现溶洞的有43 个孔,见洞率为57.33%,见洞总进尺为251.1m,线岩溶率为 7.39%,工程施工区域整体属于强岩溶发育区,具有代表性的有Z16、Z17、Z14、 Z12,溶洞多为充填型、半充填型,充填物主要有中粗砂、粘土及粉质土角砾、 碎石,高程多集中在0~-15m 范围内。A 线地层岩溶发育十分强烈,见洞率为75%, 多为充填型溶洞,集中分布在+5~-20m 高程范围内,A0、A1溶洞较多。B 线岩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