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五章电光幻影——台湾电影的兴衰.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电光幻影——台湾电影的兴衰.PPT

第十五章 电光幻影——台湾电影的兴衰 第一节 台湾电影的缘起与发展 1922年,日本松竹蒲田映画株式会社的田中钦在台湾摄制了故事片《大佛的瞳孔》,这是台湾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1925年5月23日,台湾电影研究会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推行“皇民化”,台湾一直是日本影片占绝对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台湾拍摄的故事片多是日台共同制作,如《望春风》、《义人吴凤》、《七星洞地图》、《呜呼芝山岩》等片。 抗战胜利后,台湾主要上映日本人禁止的国产影片,虽为默片,但仍受观众欢迎。不久,西方影片大量涌入,又有彩色故事片,很快就占据了台湾的电影市场,国产片被冷落。 50年代初,国民党台湾当局提出了“反共抗俄”的文艺政策。以反共为题材拍摄各类影片,电影变成了反共工具。 50年代中期,台语片开始风行。台语片就是影片用语为闽南话配音制作。 首部彩色电影开拍 小艳秋与台语片 1963年《街头巷尾》一片问世,开创了写实主义先河。台湾电影界出现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强调影片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追求人性美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第二节 台湾电影的“枕头”与“拳头” 凡是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取向唯美,富有浪漫色彩男女爱情的影片,在台湾均称之为“浪漫言情片”。琼瑶的原著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成为那一时期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7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大醉侠》、《独臂刀》、等新派武侠片,在港台以及东南亚市场造成很高的票房纪录。同时期李小龙的工夫片也掀起了新浪潮。70年代,各公司争拍武侠片,台湾影坛很快就陷入了“拳头”片的浪潮之中。 在“拳头”和“枕头”的影片交织发展过程中,台湾影视人开始思考,开始在影片内容的求新求变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就是“乡土路线”。李行拍摄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第三节 台湾电影的新浪潮 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于1982年兴起,全面提升台湾电影的文化品位,让台湾电影走出困境,走向国际。它一改昔日以“政宣”、“言情”为主题的电影风格,它承袭了学生电影的写实手法,贴近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提倡电影走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 学生电影的崛起,影响了台湾电影制作的风气,标志着台湾新电影运动从萌芽阶段开始步入成熟期。 1982年实行新的制片政策,大胆起用年轻导演,摄制了《海滩的一天》、《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影片。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在台湾掀起一股新电影浪潮。 导演侯孝贤、曾壮祥 导演张毅、万仁 1994年夏,台湾电影界举办了“迎接新新电影”的系列活动,从此,“新新电影”就成了这一时期新导演的电影作品的代名词。 电影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无语问苍天剧照 李翰祥拍摄西施 台湾电影业最大的活动是每年的金马奖评选。金马奖评选活动始至1958年举办的台语片电影。1962年,正式设立金马奖,规定只有当年度出品的影片才能角逐当年金马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