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及临床效果分析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及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江海鹰,林意玲,吕秋荣
【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并对其疗效、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对60例(112眼)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按屈光度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Ⅰ组:-1.45~-6.20D(34眼), Ⅱ组:-6.45~ -10.20D (53眼),Ⅲ组:-10.45~-14.00D(25眼)。检查术前和术后1wk;1,3及6mo的视力(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结果: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较术前降低,术后1wk角膜地形图平滑形占 83%,其它形占 17%,无中央小岛形成,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术后3mo裸眼视力≥1.0的各组分布比率是100%、96%、92% ,屈光度在3mo术后基本稳定,术后并发症少。 结论: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可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角膜地形图可帮助我们详细了解角膜表面的形状,预测手术效果。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0引言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眼科屈光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LASIK术治疗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有确切的疗效。它是采用显微角膜刀制造一个带蒂角膜瓣,然后用激光在角膜基质内消融。因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符合角膜的生理状态,故术后反应轻微,无术后疼痛或角膜浑浊,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本研究通过对近视眼患者LASIK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观察,探讨LASIK在治疗近视眼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收集2004-01/2004-06行LASIK术治疗近视的患者60例112眼,双眼52例,单眼8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9~45(平均24.5)岁。近视度数为-1.45~-14.00D,散光-1.5~-4.5D。按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1.45~-6.20D(34眼),Ⅱ组:-6.45~-10.20D(53眼),Ⅲ组:-10.45~-14.00D(25眼)。
1.2方法 纳米视EC-5000CXII准分子激光系统(日本Nidek公司生产),Moria板层角膜刀(Plancon公司生产),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CT-1000, Japan)。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眼镜、非接触式眼压计、散瞳检影及插片验光、超声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视力。用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能量120mJ,脉冲频率40Hz。设置光学切削区为4.7~7mm,瓣厚设置为140~160μm 。切削量根据年龄、职业、屈光度球镜增减0~-1.00D,柱镜不变。激光切削后角膜床厚度不低于250μm。术中表麻后用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蒂在上方的角膜瓣,掀起后反折叠放于上方,作单区或多区完成激光切削,散光矫正分步完成,将瓣复位,行瓣下冲洗。吸水棉吸干层间水分,确认瓣复原位。术后当天戴眼罩,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滴眼10d,1g/L氟美童、爱丽滴眼液滴眼1mo。术后1wk;1,3和6mo检查视力、眼压、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检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测量,对参数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AS8.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术后视力情况 LASIK后所有组不同时间UCVA均在0.5以上。术后不同时间UCVA≥0.5 及UCVA≥1.0在各组的分布比率见表1。术前所有病例的BCVA均≥0.5。术后绝大部分患者的BCVA达到术前,有3例患者BCVA下降1行,其中Ⅱ组1例(1.9%),Ⅲ组2例(8.0%)。
2.2屈光度的变化 术后1wk,呈过矫, 随时间推移,过矫屈光度逐渐降低,术后3mo时屈光度基本稳定。具体结果见表2。
2.3术后角膜中央形态的变化 术后角膜地形图可分5种形态:平滑形,哑铃形,半环形,钥匙孔形,不规则形。随时间延长,角膜地形图形态逐渐向平滑形转变,具体变化见表3。术后3mo检查UCVA,其中术后UCVA较术前 BCVA下降者有12例,平滑形4例,其它形8例。
2.4术前、术后simk的变化 simk的等效值(simk的最大屈光力与其垂直90?觷径线上的屈光度的平均值)术后1wk与术前相比显著性降低(t =4.25,P lt;0.01),但术后1mo与3,6mo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 =0.43,t =0.82,均P gt; 0.05);simk的差值(simk的最大屈光力与其垂直90?觷径线上的屈光度的差值)术后1wk与术前相比显著性降低(t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