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活血化淤法应用举隅_0.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活血化淤法应用举隅_0

中医活血化淤法应用举隅  【关键词】 活血化淤法;,,乳痈;,,脱疽;,,肺痈;,,崩漏活血化淤法;,,乳痈;,,脱疽;,,肺痈;,,崩漏   关键词:活血化淤法; 乳痈; 脱疽; 肺痈; 崩漏   活血化淤是针对淤血病变提出的治疗法则。《素问#12539;调经论》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内经》强调:“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至和平。”并提出“血实宜决之,去菀陈座,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等方法。从活血化淤药物的主要功效分析,确具有疏通脉络,软坚散结,祛淤生新,活血、止血、止痛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活血化淤药物能改善血循环和心功能,改善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能促进腹、盆腔血液渗液和血肿、包块的吸收;具有镇痛及增强吞噬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变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加强肠蠕动,抑制胶原性改变等,因而有舒张血管,增加流量,改善血行,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有效血容量等功效,这就是活血化淤法能够治病的主要机理。从实践中看,此法应用范围极广,适用于内、外、骨、妇等科,均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兹结合临床举隅如下。   1 乳痛(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女,29岁。初诊产后一月余,喂乳时感觉乳汁不畅,渐至右乳房红肿痛,坚硬如石,日益加剧。伴见身热恶寒,痛楚不堪忍受,大便结,小便短赤,脉弦数,苔白微黄质红。此乃热毒壅结,气血淤滞而成。法宜清热解毒,软坚消肿,化淤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化裁: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大贝母12 g(打),当归尾15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炮甲珠12 g,天花粉12 g,皂角刺12 g,丝瓜络10 g,制乳香12 g,制没药12 g,桃仁泥10 g,红花8 g,路路通8 g。二诊:服上方3贴,寒热已退,红肿掀痛均已减轻,局部按之稍见柔软,诸症衰其大半,守上方续投3贴。三诊:症情基本控制,乳汁已通,精神日佳,药已中的,毋庸更张,原方去乳没,加紫花地丁20 g,再投5贴而愈。按:乳痛一证,多因热毒壅结,气血淤滞而成,热毒壅盛则红肿,气血淤滞不通则疼痛,脉弦数有力乃正邪俱盛之证。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令其热毒消解,气血畅通,则肿消痛止,乳汁流通,精神转佳。   2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男,42岁诊。患者左足大拇指肿胀,颜色紫暗,剧烈疼痛,入寐犹甚,有时痛苦不堪忍受,呻吟于床榻,形体日益消瘦,面色憔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踝部指压凹陷明显,压之无回血充盈,患肢厥冷,脉细数,舌紫暗,苔黄腻。此乃脱疽,为热毒淤阻型,系热毒炽盛,气虚血阻,脉胳不通所致。治宜补气活血,舒筋通络,佐以清热解毒之法。处方:黄芪80 g,当归尾30 g,党参30 g,地龙20 g,蒲公英30 g,紫丹参20 g,川芎9 g,赤芍9 g,皂角刺15 g,桃仁泥12 g,川牛膝20 g,玄参20 g,金银花30 g,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红花8 g。服上方3贴,诸恙悉减,剧痛转为持续性隐痛,局部肿胀明显消退,大拇趾皮肤由紫暗逐渐变为红色,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此乃淤去络通,药证相符,守上方续投30贴告愈。按: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的理论,方中重用参、芪大补元气,以资鼓动血脉;血随气行,佐以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乳没等祛淤活血,又能止痛;用牛膝引药下行;地龙疏风通络;因热毒炽盛,辅以蒲公英、金银花、玄参之类以清热解毒,使气行血畅,淤去络通,热毒清解,病恙悉除。    3 肺痈(肺脓疡)   男,38岁,初诊患者发热3 d,持续在40℃左右,入暮犹甚,左侧胸痛、咳嗽频频,气急,痰多盈碗,其味腥臭,口干咽燥,在当地卫生院胸透诊断为左侧“肺脓疡”。因病人青链霉素过敏,遂请中医治疗。诊其脉滑数。舌尖红,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行。此乃热毒壅肺成痈之象。法宜清热解毒,化淤排脓,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鲜芦根80 g,桃仁15 g,苦杏仁9 g(打、去皮尖)薏苡仁30 g,冬瓜仁40 g,鱼腥草40 g,金银花20 g,黄芪30 g,败酱草25 g,黄芩9 g,桑白皮15 g,生石膏40 g,炒葶苈9 g(打)。二诊:服上药3帖,体温降至38.5℃,胸痛明显减轻,呼吸平和,痰稠腥臭味略有改善。守上方加桔梗10 g,大贝母12 g(打)。继服3帖。三诊:热退,咳喘略减,精神转佳,可进稀粥,二便调,余症尚可继服3帖。四诊:热平,咳喘大减,无胸痛等症。胸片复查一切正常。守方续投5贴。按:肺痈的主要成因是感受外邪,风热邪毒蕴结于肺,肺受熏灼,失其清肃,热壅血淤,蕴结成痈,以至血败化脓。方中苇茎清宣肺热,苡仁、冬瓜仁、桃仁、贝母化浊行淤散结;佐以金银花、鱼腥草、败酱草、黄芩、石膏、桔梗之类清热解毒排脓;加入黄芪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