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肾炎水肿中医临床思维浅析
慢性肾炎水肿中医临床思维浅析
【关键词】 慢性肾炎 水肿 临床思维
水肿是慢性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大多数慢性肾炎水肿反复出现,而且水肿越来越重,最后发展成关格(尿毒症),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消除水肿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关键。由于慢性肾炎水肿异常顽固不易消除,本篇是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临床治疗思维方法。
古人治水肿方法,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的“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晋唐时,水肿之治,多守发汗、利小便之旨,出现逐水的方剂。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水肿》篇中,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自丹溪先生之后,世人治阳水多从发汗,利小便,多攻逐;阴水治以健脾温肾为主。慢性肾炎的顽固性水肿属阴水,世人多用温补法。而笔者认为慢性肾炎水肿,肝肾阴亏和脾虚是根本,血虚次之,湿热是病因,气、血、水是病理产物。王亿平[1]治疗老年慢性肾炎也是从此处入手[1]。
1 基本病机
1.1 肝肾阴亏慢性肾炎一般是由急性肾炎转化而来,湿浊之邪稽留下焦,湿壅生热,湿热久恋,伤及肝肾之阴;或因素体肝肾亏或房室不节,而复感外邪发展成慢性肾炎;或因医者急功近利,妄投温补致肾阴亏虚;或因医者秉乘古训,以传统温补法治肾致温补之品耗伤肾阴;或因医者于病之初,重用苦寒之品,苦寒伤阴;或因治疗过程中,投以激素,激素为热性药品,有助热伤阴之弊。
1.2 阴血亏虚慢性肾炎长期大量蛋白尿、血尿,大量精微物质从尿中丢失,导致阴血亏虚,或(和)因慢性肾炎,脾虚不能化生足量的精微,致阴血亏虚。
1.3 湿热郁积湿热之邪,或从外界感受而来,或饮食偏嗜,脾胃运化失常,而生湿生热,或因湿邪久恋,郁而化热。最重要的是患者体虚,病理产物已成,更易加重湿热。
脾运化水谷,肾主水,脾肾两虚,则化湿不力,湿郁化热,加重湿热邪气,湿热邪气又加重脾肾亏虚;同时,脾肾两虚和湿热之邪,导致和加重气、血、水病理产物的产生,而病理产物又加重脾肾亏虚和有利于湿热久羁。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张元素曰:“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水肿也。”[2]
2 临床思维
由于慢性肾炎患者肾阴先虚,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又因肾为全身阴阳之本,致全身阴阳两虚。湿热病邪难去,气、血、水病理产物已成,导致慢性肾炎水肿难消,而对这种情况,需医者有多种临床思维方法,使患者水肿能退,病情稳定。
2.1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水肿,时隐时现,时肿时消;或经治疗,水肿表现不明显,与中医风邪的善变特性极为相似。临床上,肾炎患者平素体虚,极易感冒,一感冒则水肿起,感冒所受邪中必然有风,在中医六淫引动内邪且迅速致病过程中,只有外风引动内风。也许有人会问,慢性肾炎风从何而来?其原因有三,一为病程长,肝肾素虚,虚(阴虚)极生风;二为患者血虚,加上不停有蛋白、红细胞流失,血虚生风;三为患者常感受外风,内外风相合。另外,慢性肾炎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即变态反应),导致病程慢性化的机制主要是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非炎症因素[3]。根据临床观察,中医所说风邪包括人体对某些过敏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症状表现,某些疏风药即具有抗变态反应[4]。在治水肿之时,可在处方中加入疏风熄风之品以增强疗效,如蝉蜕、地龙、僵蚕等,甚至可加入蜂房、蜈蚣、全蝎。许多慢性肾炎患者,伴有肾性高血压病用疏风、熄风之品,更有效、更对症。
2.2 从毒论治慢性肾炎的病因是湿热内蕴,湿热蕴结过久遂形成毒即热毒、湿毒;患者水肿日久也会成毒;风邪日久也成风毒[4]。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病理学提示慢性肾炎为炎症性疾病,炎症症状为红、肿、热、痛。中医认为炎症为阳邪,或为热邪,或为湿热之邪等。治则为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治疗水肿时可加入蒲公英、连翘、野菊花、鱼腥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解毒之品。
2.3 从石论治慢性肾炎水肿从石论治,可能许多人不理解,笔者认为慢性肾炎与结石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病机相同,任何造成肾虚和下焦湿热的因素均可形成泌尿系结石[5],而慢性肾炎与之相同。其次患者尿检有大量管型如蛋白凝固的透明管型、上皮细胞凝结的上皮细胞管型等等,可以看成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个个细小结石。在处方用药之时,可用金钱草、海金沙、瞿麦、石苇等利尿化石之品。
2.4 从肿瘤论治慢性肾炎的基本病变除炎症性变化外,还可增生病变,毛细血管壁增厚、硬化性病变[6],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一个个融合或散在的中医所说的“淤血团块”。这些淤血团块不停地增大、增多、融合,使肾有生理功能的部分不断减少,最后使肾形成一个“淤血块”——固缩肾。由于“淤血团块”特性(不断增大,不断侵犯正常组织)与肿瘤特性相象,在治疗的处方中可加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八月扎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物,还需加入活血化淤药物如丹参、桃仁、红花、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