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一).PPT

如何有效进行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一).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有效进行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一).PPT

一、反思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内容 二、揣摩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方向 三、如何有效进行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复习 四、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方法举要 五、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应试方法指导 一、反思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内容 (一)2006——2010年四川卷考查内容归类 2006——2010年四川卷考查内容归类.doc (三)考试内容特点 1.都坚持考查主干知识,采取情境+主干基础知识的考试方法。 2.都注意鲜明的主题。 3.内容上有一个相对集中与变换考点的过程。 4.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几乎是平分秋色。所以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主题上看出考试的主题呈现变化的过程,从科技与社会转型到文明与中苏关系,再到殖民侵略与生态环境,又到富民与强国、交通,再到人的尊严与城市。 (四)由一个试题看命题走向——良性互动:综合透视高考试题的高效性 2010年四川卷第39题 二、揣摩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方向 四川高考命题的典型特点是:“情境+主干基础知识+信息+分析”,其具体表现有: (一)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 (二)用新的史观来表达历史问题或切入试题的问题 (三)注重史学热点与现实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显示了很高的命题意蕴 (四)体现地方特色 (五)考查形成有变化(上面举例可说明) (六)重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七)体现教材观与课程观的结合 三、如何有效进行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 (一)扎实复习 (二)主要主题的复习 (三)滚动式复习 (四)冲刺复习——全覆盖与补缺性复习 四、2011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复习方法举要 (一)在复习战略上做到:自主、有序、到位 1.自主有序——拟定计划 2.复习到位——把知识理解准、全、透 第一,知识的系统性与结构性。 第二,知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第三,知识与能力的层次性与有效性。 3.操练与反馈 (二)在具体复习所学内容上要做到: 1.要素复习法 (09年·21题)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2.系统复习法 3.新视野复习法 如,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突出关注民生? 为何二战后国际组织增多? 为何顽固派坚持中体西用? 五、2010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应试方法指导 (一)学科方面:关注情境、信息、知识、能力与方法 就是要做到:1.适应情境,提出信息,并连接主干基础知识;2.提炼信息,形成能力,形成技巧与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依信息答题。 2.依材料答题。 3.依事实答题。 4.依限制答题。 5.依方法答题。 6.依意义答题。 (二)注意答题模式 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时要注意答题模式,例如,可以注意以下几种语言叙述模式: 第一,个性+共性。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泛泛而答共性的内容,而应依据具体时段的史实回答其具体的内容。 第二,分述+总述。学生在逐一而具体地回答了每个方面后,还应该进行总结性的叙述,甚至是提炼性或深化性的语言。 第三,现象+本质。学生答题时常常叙述现象后就到此为止,而缺乏对历史事件本质的分析,造成言犹未尽,实际上对历史现象进行叙述后还要注意揭示问题内容的本质。 第四,材料+教材。要么有效提取试题材料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对接与联系,尽量使用教材的相应语言作答,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简洁性,也可节约答题时间;要么采用一边利用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作答,一边利用教材的观点作答,使答题完整全面。 第五,旧知+新知。要关注试题新信息,完善答案;要旧问新答,考生如果遭遇到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要利用迁移能力,注意多角度地回答问题。 (三)高考可能发生的变化 1.考查的范围泛化。除了文史常识、治史方法以及史观认知都是考查范围。 2.能力层次深化。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生的探究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变相迁移能力。 材料一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无论在那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及时进行维新变革的原因。(5分) 3.认知的要求精化。主要体现在高考对考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