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技术基础与新技术(第四章).pdf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粉末冶金技术基础与新技术(第四章)

粉末冶金基础与新技术 第四章 粉末制备原理 溶胶-凝胶法  溶胶-凝胶法名词解释  测试方法  基本原理  主要原料——金属醇盐  工艺过程的影响参数  应用与举例 名词解释  前驱体、先驱体:Precursor,所用的起 始原料;  金属醇盐:metal alkoxide, 有机醇OH 基上的H为金属所取代的有机化合物。 –(CH O) Si是硅乙醇盐,与一般金属有机化 2 5 4 合物的差别在于金属醇盐以M-O-C键的形式 结合,金属有机化合物则是M-C键结合  溶胶:Sol,又称胶体溶液,是在分散体系中保 持固体物质不沉淀的胶体,这里的分散介质主 要是液体。 – 溶胶中的固体粒子大小常在1~5nm ,也就是胶体粒子 的最小尺寸,因此比表面积十分大。  凝胶:Gel,亦称冻胶,是溶胶失去流动性后, 一种富含液体的半固态物体,其中液体含量有 时高达99.5%,固体粒子则呈连续的网络体。 – 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主要是溶胶粒子聚集成键的聚 合过程 – 凝胶又分为弹性凝胶和脆性凝胶。 名词解释  胶凝时间:Gel Point,在完成凝胶的大分子 聚合过程中最后键合的时间  单体:Monomer, 一种简单的化合物,它的分 子量通过功能团起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较高的 化合物(聚合物) –单体一般是不饱和的或含有两个或更多功能团的小 分子化合物,如Si(OH)4  聚合物:Polymer,从至少含两个功能团的单 体经聚合反应成为很大分子的化合物。 –它至少含有几百乃至几百万个单体,故常常又称它 为大分子。 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分子量较 小的单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的 反应,又分为: –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或环状单体分子相互 加成的反应,反应后不析出小分子副产物。 » 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所进行的加聚反应又称 为共聚反应。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单分子相互进行 聚合反应的同时还析出小分子(水、醇)副 产物的反应。 S-G法常用测试方法  前驱体-金属醇盐-水解程度 –化学定量分析法,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  溶胶的物理性质 –粘度、浊度、电动电位等  胶粒尺寸 –准弹性光散射法、透射电镜、比表面仪等测 定粒径大小、均匀程度  溶胶或凝胶的物理化学变化 –XRD 、DTA/DSC、TGA、中子衍射等  反应过程功能团及键性质变化 –红外分光、拉曼光谱测定官能团的状态、变化、金 属离子配位数等  溶胶、凝胶粒子的结构 –单体聚合度(胶粒中分子由几个单体所组成)和聚 合物的性质,低聚合物分子用气相色谱配以质谱分 析,高聚物分子可用凝胶色谱测定分子量分布  M-O键的聚合结构状态 –核磁共振谱 基本原理 发展概况  1846年,J J Ebelmen用SiCl 与乙醇混合后, 4 发现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  20世纪30年代,W Geffcken证实用这种方法可 制备氧化物薄膜;  1971德国H Dislich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 了SiO -B O-Al O -Na O-K O多组分玻璃 2 2 2 3 2 2  1975年制备了整块陶瓷材料和多孔氧化铝  80年代以后,S-G技术成为无机合成中的重要 方法 S-G方法的特点:  原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