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系列四课堂观察与有效教学-盐城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PPT

有效教学系列四课堂观察与有效教学-盐城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教学系列四课堂观察与有效教学-盐城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

在常态中求有效 在反思中蓄能量 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万扣 2014年8月13日 一、新手教师教学适应期特征 二、盐都区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三、积极蕴蓄自我发展能量 一、新手教师教学适应期特征 1.教师教学专长发展阶段 (1)“适应期”(1-3年)——“新手教师” 认清自我 契合规范 探寻目标 (2)“建构期”(10年左右)——“熟练教师” 发现优势 选择路径 积累经验 (3)“更新期”(10年以上)——“专家教师” 提炼成果 彰显特色 着意创新 1)盐都区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基本要求 2)盐都区中小学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3)盐都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盐都区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5)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大力推进有效教学与管理的意见 6)全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记要 三、积极蕴蓄自我发展能量 1.精于“观察”课堂 2.善于“品评”他人 3.惯于“反思”自己 1.精于“观察”课堂 课堂观察定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对他人或自我的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学习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 课堂观察实施程序: 1)课前会议(被观察者说课 双方沟通 商讨 分工 15分钟) 2)课中观察(观察 记录 核心环节) 3)课后会议(被观察者反思 观察者报告结果 分析总结形成建议 45分钟) 2.善于“品评”他人 3.惯于“反思”自己 有意跨科听课——成为更全面的教师 [案例]音乐课中的语言和情感 一位已有十余年教龄的音乐教师听了几节优秀的语文课后感慨万分:“真后悔以前没有听过语文课,语文老师的语言真美,语文课的教学竟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正是我们音乐课所需要的。”其后不久,她面对全市音乐教师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她的语言及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情感的教学方法,正是受那几节语文课的启发,因而受到听课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她表示以后还要经常听一听其他学科的课。 [案例]“一无是处”的学生? 一次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抱怨班里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简直是一无是处,而在一旁的科学老师听了十分惊讶,因为在她眼里,这个学生是个很不错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头头是道;语文老师听了认为不可思议,于是,接下来几天她听了班级所有科目的课感慨万分。她不但发现她曾抱怨的那名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而且还有许多学生在某些课上的表现和语文课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了解了这些情况,她立即找那些自已原先认为一无是处的学生谈心,肯定其在某些学科上的精彩表现,树立其信心;在以后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发挥其特长。就这样,以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为突破口,渐渐激发对各学科的兴趣,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案例]宋运来:去种一次别人的田 随着听课次数的增多,心情越发沉重起来,从心底里升腾起一股要上数学公开课的欲望。梳理一下思考过程,觉得理想的数学课不应该是这样的: 1.课堂上,教师不应该那么像“教师”,学生不应该那么像“学生”。课堂上也不应该没有争执的声音,没有师生、生生之间冲突的波澜。 2.数学不应只是从黑板上、多媒体上学来的,学生还应该知道去看书、会看书,把书读懂、读出问题、读出数学课文背后表达的意思。 我眼里理想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之间“师亦生来生亦师”;教学应让学生与教材直接“对话”,去感悟数学。决意利用自己身上的“光环”,去打破数学教学惯例,引领研究新方向。 ? 选种…… 播种…… 种田…… 收获……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戏谑:最好的数学课却在我们语文教师里;有人不满:我校奥赛连连夺金拿银,能有什么问题?要你语文老师来搅和;有人尖刻相讥:标新立异,出风头;有人联想:有政治目的,想捞取个人资本…… 针对流言蜚语,我呼吁:要单纯做事,少些复杂联想,给教研留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希望各学科之间打破壁垒。不要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否则,容易产生话语霸权,不利于课程改革深入。 这颗石子投向水面泛起的涟漪,渐渐恢复了平静。过了几天,在往返学校的路上,蓦然间有学生冲我喊:“冬瓜老师好!”“宋同学好!”原来是三(2)班的学生。我笑了,学生没忘记我们上课交流的那一幕。两周后的一天,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