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6课近代上海政的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近代上海政的变迁

在市政方面,工部局负责兴建公共租界内各项工程及修理事务;统筹界内卫生、沟渠开挖、路灯设置、储水扫地事宜;设立巡捕警卫街道;开筑新路及扩大路面及筹备工部局所需要的公有基地和房屋。在财政方面,工部局负责收取并支用各种捐款,对不负担捐款者,有权将他们的房地产作抵并抄取货物器具加以拍卖。在公有地方面,工部局负责拟定界内或越界筑路的路线;确定筑路工程费用及路旁执业人的数目。在使用人员方面,核定应行委派雇佣之职员人数,支付所需薪水;管束、任用或辞退局内人员;设立委员会(分局),先派地产委员。在立法方面,制定、废止或修改“附则”;制定取缔建筑物之条规。在诉讼方面,具有诉讼人之能力,既可作原告,亦会作被告;在作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庭管辖,而由另行组织的领事公堂裁判。 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大批华人涌进租界,中外纠纷不断发生,英、美、法等国家领事乘机开始审讯界内的中国居民,公然破坏中国主权。仅1855年一年,领事法庭就审理了五百多件华人的案件。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清政府要求归还对华人案件的审理权。经过较长时间的交涉,英国领事巴夏礼于1864年建议在英租界领署内设立理事衙门由中外互派官员共同审理华洋之间案件。理事衙门初设在英驻沪领事馆内,即会审公廨。 会审公廨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犯中国司法主权,在上海租界里擅自设立的由外国领事陪审、审理有关中国人诉讼案件的审判机关。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租界”(Concession)和“居留地’(Settlement)有严格区别。前者是指将土地整块租给外国政府任其处置,后者只允许外侨向原业主商租。上海出现的实际上是外人“居留地”,而非“租界”。“租界”之名始于1876年《烟台条约》,英国人偷梁换柱,故意将“Settlement”译成“租界”。今称“租界”只是相沿成习。 *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考纲要求: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B 我们如何看租界。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权机关对市辖区域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1845年11月的《上海土地章程》,宣告英租界的辟设;美法紧随其后,相继辟设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3.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7月11日,租界的“市政机关”即工部局正式产生。 租界:资本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有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成为“国中之国”。 租借地: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表面上看,在租借期间租地的主权仍然属于出租国,实际上这是帝国主义国家侵占弱小国家领土的一种形式。 签订时间:1842年8月 主要内容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地点(1842) * 结束 土地章程内容:1.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2.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