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化政治课教学提问活动
优化政治课教学提问活动【摘要】优化政治课教学提问活动的价值在于激活学生思维,构建新知识,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和谐中发问,在活动中探问,在期待中候问,在平等中听问,在发展中收问,它们共同构成提问活动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优化 政治课教学 提问
政治课教学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学生答问并对学生答问作出反映的技巧和艺术,它是由设问、发问、探问、候问、听问、收问等活动构成的活动过程和整体。优化提问活动是教师着眼于提问活动的整体性,具体优化各提问环节,实现课堂提问的整体高效。它的价值在于引学生于“问题情境”,专注特定对象,呈现“愤”“悱”的心理状态,激活思维;启发他们善于学习;诱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从而构建新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和谐中发问
课堂氛围大致可分为良好型、消极型和一般型三类。在和谐中发问是指在平等、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中提出问题,此时师生情感目标一致,能实现讨论对话以诚相待,思维共鸣,彼此接纳,视界融合,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发现,教师提问偏袒少数优生,对象过于集中,轻视后进生,平等面向全体不够,造成学生认为提问与己无关,习惯性成为”旁听生”;对学生回答求全责备,耐心不够,倾听粗放,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造成学生认为教师的心理很烦躁,看不起学生,拉大了师生情感距离;对学生回答评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让学生看不到缺陷而自满,看不到优点而自卑,成功体验和信心不足;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语言表达欠佳者,尊重、保护和引导激励不够,学生缺乏心理安全,造成学生畏惧教师;教师教法简单,知识不够丰富,教学基本功不强,语言乏味,激情不够,缺乏微笑,亲和力不强,课堂枯燥沉闷,学生认同度不高,难以感染和带动学生……。如此,师生间课堂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出现分裂,目标取向难趋共同,正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生潜能似空气,可挤压在斗室,充斥于天地。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引导来营造。
发问是提问的开始,学生接纳问题,其实是接纳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面向全体学生,知其心,宽容善待学生,满足学生最深沉的内心需要,使学生从情感深处接纳教师。要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在心理兴奋时发问,避免师生行为向悖。要保持健康的心境发问,微笑面对学生,送出沟通、传递信息的最好表情,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用灵活的教法启迪学生,用良好的修养吸引学生,克服学生对政治教师正统、呆板、严肃,不善言笑的印象。要树立”问”为”学”的提问观,不能以问责罚学生,问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要通堂考虑,变一言论堂为全言堂,以优待差,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获,避免对象太集中,让其他学生成为“多余人”。学习环境亲切宽松,学生心理自由开放,视教师为“自己人”,便会无拘束的敞开心扉,达到师生情感最佳融合,实现无障碍交流,正如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2.在活动中探问
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其根本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探问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力求对问题的解决。但教学中的诸多提问不尽人意,如,“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看书归纳公司成功的因素”,提问方式简单直接,方向单一,启发性和扩散性不够,提问层次低,思维强度小,学生照本宣科可得,不会出现“跳一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又如“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哪些影响?”提问偏难偏大,无思维梯度和切入点,学生望而却步,思维难以点燃。或所提问虽具有探究性,但教师以讲为主,唱“独角戏”,提问变成了讲问。或师问生问,打乒乓球似的你来我往,缺少师生、生生交流互动,问题丧失价值,窒息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在活动中探问是教师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采取一定方式,使师生、生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首先是问题具有可探究性:问题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英国科学家玻兰尼指出“问题只有当它使人疑惑或焦虑时,才是一个问题。”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两者产生矛盾引起”认知失调”,感到困惑、举棋不定时便会激起他们积极寻求方法,探求答案,这是引起探问的认识动机。若提问停留在“已知区”,问题太浅,无失调感,难调动思考的热情;停留在“未知区”,问题过难,失调感太大,会扼杀思维的欲望。提问应落在二者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如教师展示某公司发展中的困境,问“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经理如何使公司走出困境?”置学生于情境角色中,使用启发诱导的提问语言,使其解读提供的情景材料,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生成新的认识,获得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从书本机械获取现成的结论,是通过“跳一跳”而““摘到的”,体现了问题的可探究性,凸现思维的发散和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本主义背景下存在心理学人性关注升华.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释指瑕.doc
- 人民币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实证探究.doc
- 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挂牌交易实践及相关研究.doc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决定.doc
- 人文教育在探究生英语教学中应用.doc
-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干部流动问题探究报告.doc
- 人生最大浪费是重复自己.doc
- 人物史如何渗透新史观教学.doc
- 人行主推 多方联动 积极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doc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模拟试卷.pdf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多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联考数学试题和答案详解.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 高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docx
-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docx
- 第5章 轴对称能力提升测试卷(原卷版)(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