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疗之空间建构应用成功大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疗之空间建构应用成功大学.doc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護理組TA8001033陳萩憶 空間設計──醫療院所的藝術再現 一、前言 在18世紀中葉南丁格爾提出「護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對於科學我們是容易瞭解,舉凡任何技術或護理活動都需有知識學理或證據為基礎,不能依個人喜好而任意修改;至於藝術就涵蓋較廣泛,可以是內心感受,亦可以是具有外在形象,是能依個人喜好、興趣而有不同的見解。 然而護理的目標在於提供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全人的照顧,但在臨床上仍普遍看到著重在病人的生理或症狀的治療,對於環境的佈置就不是那麼在意,何況我們一般人對於醫院藥水味的場域, 二、空間 胡塞爾認為空間包括2個因素即空間形式(Raumform)與質料(Material),前者是指物之型體與對空間形式之規定,如平面、邊、角等,後者又或稱空間充實(Raumfulle),如顏色、平滑性、粗性、黏性、溫度等,而我們可由視覺、觸覺、聽覺等獲得對於空間的感知。 我們對於空間的顯現首先是從視覺出發,在場域中由展延的形式(包括大小、形狀、位置)與顏色的質料(包括色度、亮度、厚薄)互相影響下,視覺場域的每一位置相應著眼睛對位置的感覺,即掌握場域中的寬度或距離等,因而有不同的看法或感知(鄭,1993),例如,我們在不動的情況下,以平常的視覺來觀察平面,並不會有特別的身體變化和不適,可是當我們的身體若在這環境空間中活動,不果仰頭或低頭或左右走動時,就會有不同的反應與感受,是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如同我們走在醫院的一般病房跟兒科病房時,所看到的景像會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 三、藝術(Art) Art是源自拉丁文”ars”,意為「技巧」,而英文辭典將「Art」解釋為藝術品、美術、藝術學科、技藝技巧,即人做的物品;在國語辭典對「Art」的解釋是具有審美價值事物的統稱;,May(1985)提出美是經驗,同時給我們的喜悅感與和諧感有異曲同工之意,如現代美學家蔣勳()也認為藝術是可知藝術已較傾向生活藝術層面1934)提到的主體和客觀之間的審美關係,就是結合普通的生活不同事件,就是所謂的生活經驗,而審美經驗是藝術的起源藝術,是每天的經驗,Kant,1964)。 藝術作為輔助療癒的方法,並不是只在創作欣賞,也會提昇心靈感受,所以讓藝術進入醫療場域中,其目的是與處於該空間中的人們產生互動,並進一步重建人之生命意涵與價值,另一方面有可以減少對醫院冰冷的印象。 至於公共藝術Public Art)是指以各種媒材及形式進行創作,置放或附加於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美化環境與空間(landmark art)、創造舒適的公共藝術(amenling art)、治癒性的公共藝術(healing art)及互動式藝術(interactive art)(鍾麗珍,2005)。 四、醫療場域中的公共藝術 自笛卡兒(Descartes)理性主義,提出身、心分離的二元論,生物醫療模式則延承笛卡兒的身、心二元觀點,認為人的身體如同機器一般,是可被分割、修補,只著重在生理的組織與構造,忽略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需求,但在古希臘時期,病患之照護即強調「自然」、「音樂」、「藝術」的方式,二千三百年前希波克拉底(Hypocrites)表示人的病痛不是上帝的詛咒,而是不好的環境、個人的精神狀態及不良的生活模式,且認為偉大的療癒力量不假外求,而是來自於個人的內在本身(Huelat、萬德和,2007)。南丁格爾也強調自然光線、新鮮的空氣、安靜對病患療癒的重要性,但14-19世紀因傳染病盛行之故,著重疾病治療,讓人可以存活下來,已從早期的救濟院、瘋人院等,變成現代化的健康照護設施,開發國家也已傾向慢性病,所以醫療院所不只是治「病」,也是要治「心」。 1989年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舉辦的『醫療照護設計』研討會中,首次有人針對環境與醫療提出新的概念,認為環境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健康與心靈福址。1992年Malkin出版醫院室內設計(Hospital Interior Architecture)一書,是第一本專門為各式醫療院所關於室內設計所出版的書,也開創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的觀念,因此90年代療癒環境逐漸成為醫療設施規劃設計的主流(Huelat、萬德和,2007),其用意在於建構一個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的感官刺激,以病人身、心、靈為中心之全人健康照護的環境,因為醫院是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場所,在治療身體疾病時,降低焦慮和壓力,使其恢復健康,同時也是具有療癒心、靈的場所(Kreitzer Zborowsky, 2009)。 醫院若有藝術氣息的話,可以讓病人及家屬放鬆心情,也因藝術對於病人有某些程度上的療效,各醫院也開始有所謂公共藝術的設置1998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