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节 填埋_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节 填埋_2

第三节 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 3.1 填埋场渗滤液组成及特征 (1)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成分 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成分有下述四类: 常见元素和离子:如Cd、Mg、Fe、Na、NH3、碳酸根、硫酸根和氯根等。 微量金属: 如Mn、Cr、Ni、Pb、Cd等。 有机物:常以TOC、COD来计量,酚等也可以单独计量。 微生物。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物、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混合处置填埋场的渗滤液成分比较。 (2)渗滤液浓度变化特征 对于常用的厌氧填埋来说,渗滤液的性质一般为: (a)色嗅: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2000~4000之间,有较浓的腐化臭味。 (b)pH值:填埋初期pH为6~7,呈弱酸性,随时间推移,pH可提高到7~8,呈弱碱性。 (c)BOD5:随着时间和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渗滤液中的BOD5也逐渐增加。一般填埋6个月至2.5年,达到最高峰值,此时BOD5多以溶解性为主,随后此项指标开始下降,到6~15年填埋场安定化为止。 (d)COD:填埋初期COD略低于BOD5,随着时间的推移,BOD5急速下降,而COD下降缓慢,因而COD略高于BOD5。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可用BOD/COD之比来反映,当BOD/COD= 0.5时,渗滤液较易生物降解;当BOD5/COD<0.1时,渗滤液难于降解。最初,这一比值将在0.5或者更大一点的量级上;当介于0.4到0.6之间时,表明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开始生物降解;对于成熟的填埋场,渗滤液的此项比值通常为0.05~0.2,其中常含有不被生物降解的腐植酸和富里酸。 (5)TOC:一般为265~2800mg/L。BOD5/TOC可反映渗滤液中有机碳氧化状态。填埋初期,BOD5/TOC值高;随着时间推移,填埋场趋于稳定化,渗滤液中的有机碳以氧化态存在,则BOD5/TOC值降低。 (6)溶解总固体:渗滤液中溶解固体总量随填埋时间推移而变化。填埋初期,溶解性盐的浓度可达10000mg/L同时具有相当高的钠、钙、氯化物、硫酸盐和铁。填埋6~24个月达到峰值,此后随时间的增长无机物浓度降低。 (7)SS:一般在300 mg/L以下。 (8)氮化物:氨氮浓度较高,以氨态为主,一般为0.4 mg/L。左右,有时高达l mg/L,有机氮占总氮的10%。 (9)重金属: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时,重金属含量很低,不会超过环保标准。但与工业废物或污泥混埋时,重金属含量会增加,并可能超标。 3.2 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 (1)渗滤液来源 (a)直接降水。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 (b)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对渗滤液的产生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取决于填埋场地周围的地势、覆土材料的种类及渗透性能、场地的植被情况及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c)地表灌溉。与地面的种植情况和土壤类型有关。 (d)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地的底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就可能渗入填埋场内,渗滤液的数量和性质与地下水同垃圾的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及流动方向有关。 (e)废物中水分。随固体废物进入填埋场中的水分,包括固体废物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当贮水池密封不好时)量。 (f)覆盖材料中的水分。随覆盖层材料进入填埋场中的水量与覆盖层物质的类型、来源以及季节。覆盖层物质的最大含水量可以用田间持水量(FC)来定义,即克服重力作用之后能在介质孔隙中保持的水量。典型田间持水量:对于砂而言为6%~12%,对于粘土质的土壤为23%~31%。 (g)有机物分解生成水。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经厌氧分解会产生水分,其产生量与垃圾的组成、pH值、温度和菌种等因素有关。 (2)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 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通常由:①获水能力;②场地地表条件;③固体废物条件;④填埋场构造,及⑤操作条件等五个相互有关的因素决定,并受其他一些因素制约,其关系示于“图6-2-11”中。 1 (a)填埋场构造 填埋场的水运移及水平衡示于“图6-2-12”。大气降水到达填埋场表面后,一部分变成地面径流流出填埋场,另一部分通过表面蒸发离开,只有少部分渗入覆盖层。 (b)降雨 影响渗滤液产生的降雨特征有四个: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和降雨周期。降雨量通常用以表示在一给定地区、于某一时段(如月或年)内到达地表的雨水总量,此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降雨的结果。 许多估算渗滤液产生量的方法常以月平均降雨量为基础,往往忽略了降雨强度、频率和时间周期对地表土壤颗粒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会改变入渗速率并进而使渗滤液的产生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c)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包括入流和出流。入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称为区域地表径流。出流是指填埋场场地范围内产生并自填埋场流出的地表水,称为填埋场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一般使用经验公式来确定。Chow(1964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