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5·1~六国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一、重点突破 1.第一段中,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作者先否定了历史上的哪两种看法? 【参考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观点,是在否定了“兵不利”“战不善”两个普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作者在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这两个道理论据对后文有何作用? 【参考思路】 从道理分析的角度来加以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它们既是第一段的论据,又分别是第二、三段的论点。 3.课文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要设问?有什么作用? 【参考思路】 因为在六国中,有齐、燕、赵三国并没有割地事秦,所以作者提出“弊在赂秦”这一观点后,必然有人表示怀疑,故而作者自己先把它提出来加以分析,让人信服。可见作者构思之缜密。 4.作者在第一段中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来证明这个分论点的? 【参考思路】 通过对比进行论证。先以秦“攻取”获得土地与受赂所得土地进行对比,再以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作对比,说明“赂秦”造成的严重后果;接着以六国先祖创业的艰辛与子孙的无能作对比,说明割地赂秦是有愧祖先的事,同时也反映了诸侯中以地事秦的情况;接着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以“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作对比,说明以地赂秦对国家安危没有什么好处。这段论述,从情与理两个方面证明了赂秦是不可取的。 5.从文中的分析看,“赂秦而力亏”表现在哪些方面?“暴秦之欲无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思路】 ①概括地说,赂秦使诸侯的土地急剧地减少,国力迅速地衰弱,秦的土地急剧地增加,国力迅速增强。②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可以看出秦的无厌。 6.作者在本文中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思路】 这句古语形象地反映了割地事秦的严重后果。作者引用古语,使自己的见解更有说服力。 7.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但文中使用了不少形象描述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思路】 作者除了运用对比、类比、推理及比喻等论证方法以外,还使用了形象描述的方法。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写土地得来的不易,用“以有尺寸之地”,运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其所得甚微。对于割城赂秦的具体方式,“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了“赂秦”的频繁;“五城”“十城”,用层递的方式揭示赂秦的数量越来越大,换来的只是“一夕安寝”,实在是损失巨大,收效甚微。 一个“视”字,一个“又”字,用类似漫画的手法刻画出割地求安者的痴态和秦国侵略者的贪婪。“起”与“寝”紧紧相应,突出秦兵来得急,苟安已不可得。这样描写,把历史大事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身临其境。 二、疑难辨析 如果将第四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五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改好不好? 【参考思路】 六国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三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五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得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篇目通览】 《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主题悟读】 散文的特点在于“散”,“散”指的是“形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既要用墨如泼,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不乱”指的是“神不散”,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气脉”指的是文章中贯穿前后的思路,脉络。“气脉中贯”讲的是思路清楚,脉络分明。 从散文的抒情性与逻辑性方面勾勒散文的风格,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侧重点。本单元所选文本,都是议论抒情性的散文。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化妆与局部的塑造-眼部.ppt
- 第七讲历史悠久的四大名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ppt
- 第三、四章浇冒口系统的设计.ppt
-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与gps卫星星历.ppt
- 第三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根.ppt
- 第三讲:种子储藏的生物学基础!!.ppt
-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谱图的基本特征.ppt
- 第九章世界的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ppt
- 第二章c基本语法85236044.ppt
- 第二章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ppt
- 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1.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湘教版·浙江专用).ppt
-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运动的描述》.ppt
- 高中语文5·1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红外光谱.ppt
-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专题:选择题.ppt
- 高考一轮复习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ppt
- 高分突破2015粤沪版初三中考物理课件+++第三章+++光和眼睛(一)(共65张).ppt
-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人教版).ppt
- 高分突破2015粤沪版初三中考物理课件第三章光和眼睛(一)(共65).ppt
- 一、作业讲解1、随机下发作业,让同学之间有相互交流、学....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