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的寄生性鱼病种类及其中草药防治策略.doc
常见的寄生性鱼病种类及其中草药防治策略
我国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近年来发生频繁,部分地区鱼类寄生虫病引起的鱼类死亡率20% ~ 30% ,严重者高达 90% 以上,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2010 年全国水产养殖发生 94 种疾病,其中 24 种寄生虫病,可见鱼类的寄生虫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用于治疗鱼类寄生虫病的主要是高锰酸钾、敌百虫、硫酸铜等化学药物,虽然杀虫效果较好,但是毒性大,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中草药因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天然环保、无残留等优点,被作为绿色药品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保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以常见的寄生性鱼病种类进行综述,并对中草药防治此类病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养殖户在寄生性鱼病的防治工作中提供参考。
1 原虫病
1. 1 小瓜虫病
小瓜虫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鱼类寄生虫,对寄主无选择性,常见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大量寄生鱼体表、鳍条或鳃部时,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故又叫白点病。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流行于初冬、春末发,繁殖适宜水温为 15 ~25 ℃。
鉏超等选用包括槟榔、贯众、大黄在内的 20种不同中草药,通过观察其不同浓度的水提物对小瓜虫成虫、包囊和幼虫的离体杀灭实验效果。结果0. 1 g / L 槟榔和乌梅对各个阶段的虫体均有杀灭效果,0. 1 g/L 大黄和黄芩 1 h 内对幼虫有杀灭效果,1. 0 g / L 浓度能杀灭成虫和包囊,表明槟榔、乌梅、大黄、黄芩的杀虫效果相对较好; 贯众、乌药、枳壳等 13 种中药浓度达到 10、50 或 100 g/L 才具有一定杀虫作用,但效果不很显着; 熟地黄、茯苓和黄芪即使浓度达到 100 g/L 时,也不能杀灭虫体。周智勇等使用复方中草药对患小瓜虫病的养殖鱼类进行内服治疗,连续投喂 6 ~ 7 d,病鱼死亡明显下降,食欲增强,活动恢复正常,镜检鱼鳃未发现小瓜虫或偶尔发现个别虫体。雷曼红用不同浓度的青篙素浸泡患有小瓜虫病的雅鱼和金鱼,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变化,浓度为 1 mg/L 青篙素对小瓜虫的作用快,2 h 后可见很多虫体从鱼体脱落、死亡,浓度为 0. 05 mg/L 的青篙素对鱼身上的小瓜虫的作用较弱,但能杀灭脱落下来的虫体。
1. 2 车轮虫病
车轮虫在海水鱼类中主要寄生在鳃上,在淡水鱼类还发现寄生在皮肤、膀胱、输尿管等处。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但大量寄生时,刺激鳃丝大量分泌粘液,形成一层粘液层,鳃上皮增生,呼吸困难,衰弱而死。车轮虫大量繁殖引起淡水鱼苗、鱼种致死率很高。流行的高峰季节为4 ~11 月,繁殖适宜水温为 22 ~29 ℃。
吴伟等将印楝素设置成0.2、0.4、0.6、0.8 mg/L等 4 个不同浓度组,用于防治车轮虫病鱼,用药后连续观察 3 d,结果发现,4 组病鱼鳃上的车轮虫数分别减少了 40%、60%、75% 和 92%,得出印楝素对车轮虫的杀灭作用浓度呈正相关。田海军等将感染车轮虫的草鱼投放在加有不同浓度的苦参提取物的水体中,控制养殖水体条件,显微镜下定期观察鱼体上的车轮虫数量,统计杀虫率和一周后各试验组的病鱼死亡率。结果 12 mg/L 浓度的苦参提取物6 h 杀虫率54. 3%,12 h 杀虫率为100%;10 mg / L浓度苦参提取物 6h 杀虫率 34. 3% ,12 h的杀虫率为 82. 9% 左右; 6 mg/L 浓度苦参提取物6 h杀虫率 20% ,12 h 的杀虫率为 37. 1% 。
1. 3 斜管虫病
斜管虫常寄生在鱼苗、鱼种的鳃和体表上,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组织被破坏,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侧卧状,呼吸困难,衰弱而死。
此病流行广泛危害较大,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控制,死亡率超过 80%,流行于初冬和春季,繁殖适宜水温为 12 ~18 ℃。
石宏武等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培养鲤斜管虫,并进行体外试验,通过细胞计数及目测法比较贯众、苦楝皮、青蒿、鹤虱、槟榔、苦参 6 种中草药的抗原虫效果,结果药物浓度 2. 750 g/L 的苦楝和5. 670 g / L的苦参的效果最好,虫体在 12 h 就有少量的解体,48 h 无虫存活,全部形成囊状物。
1. 4 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野鲤碘孢虫、椭圆碘孢虫、鲤单极虫和中华尾孢虫等。粘孢子虫可寄生鱼体各个器官,引起皮肤病、鳃病、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