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班專題報告撰寫與格式
一、論文封面顏色:歷史學系 – 雲石紋紙,140磅,色號DT-301(米黃色),同系所應求一致,編排採橫式。專題報告完成審查後需繳交2份與PDF、Word電子檔各一份至系辦留存。
二、紙本印刷格式:典藏學位論文紙本印刷格式須符合下列格式:
裝訂線在左邊,封面加膠膜或精裝。
本文各部份(章節、參考文獻、附錄……) 需採雙面印刷,其他部份採單面印刷。
各部份的第一頁,應置於論文全開的右半邊(即奇數頁)
三、字型格式:建議以MS-WORD製作(*.doc),選用下列字型轉換成*.pdf:
英文字型:Times New Roman, Arial, Arial Black, Arial Narrow, Bookman Old Style,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中文字型:標楷體、細明體、新細明體。
數字字型:Times New Roman
特殊符號:插入時,字型選用Symbol。
四、圖檔格式:圖檔格式使用下列之一插入:
(1) *.bmp (2) *.jpg (3) *.gif (4) *.tiff
五、校徽格式:須使用本論文系統下載的圖徽(約6 cm x 6 cm):
置於封面與首頁,校徽下緣位於撰稿人(研究生)上方0.5公分空白處中央。
不可遮字。校徽可配合版面縮小,但不得小於原尺寸50%。
六、論文轉檔總檢視:轉換成PDF檔後,需檢視字形、符號、圖、表有否錯誤、遺漏。
七、標題頁:請參考(範例),版面設定的邊界上下左右各3 cm,格式段落的前後段距離0列,須取消格式段落的「文件隔線被設定」:
空2列,14號、單行間距。
校系所名稱:標楷體、24號、1.5倍行高。
學位論文別:標楷體、24號、1.5倍行高。
指導教授:標楷體、22號、單行間距。
空2列,14號、單行間距。
論文中文標題:標楷體、24號、粗體、單行間距。
論文英文標題:Times New Roman、14號、粗斜體、單行間距。
空12~17列,14號、單行間距。校徽置此。
撰稿人:標楷體、22號、單行間距。
空2列,14號、單行間距。
論文通過時間:中華民國年、月,標楷體、22號、單行間距。(本頁最下、最後一列)
八、如何使用論文格式範本?首先將此「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畢業論文撰寫與格式範本」格式檔存放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Templates 資料夾裡。 開新Word檔案,從彈出的對話框中,選取「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班專題論文格式範例」,或開啟一篇已經打好的Word檔或純文字檔。從「格式」選單,選取「樣式庫」。隨即有對話框出現,請在對話框左側範本欄位中,選取「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班專題論文格式範例」,按確定之後,即完成論文範本格式選定。如此在Word工具列左方的樣式清單下拉方塊中,就會出現論文範本中設定好的所有樣式名稱:各級標題、中文內容等等 (如圖)。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專題報告
指導教授:○○○ 博士
新竹北門大街與竹塹地域社會的演變
學士生:彭玉萍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新竹北門大街與竹塹地域社會的演變*
彭玉萍**
一、前言
臺灣文史研究專家莊永明曾說:「老街的歷史,是臺灣的記憶,也是臺灣的歷史。保留一條古老街道,為臺灣留住歷史。」老街和地方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現在老街快速消失,再加上熟知地方歷史的耆老快速凋零,老街的歷史研究遇到很大的阻礙。因此筆者想試從出生地新竹著手,企圖探究新竹最早發展成商業區的北門大街發展和竹塹地區的連結,從北門大街最早發展成竹塹的商業區做背景探討,其興衰發展對於竹塹的影響。
新竹最早名竹塹,是原住民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因而以此為名。竹塹實為北臺灣設治最早的地區,在康熙廿三年(1684)隸屬諸羅縣,期間有泉州同安縣人王世傑率親族來竹塹開墾,雍正元年(1723)設淡水廳,雖以竹塹為廳治之地,但當時竹塹番多而民少,淡水廳署仍設在半線(今彰化),雍正九年(1731年)設竹塹巡檢署,淡水同知徐治民環植刺竹為城,周長四百四十餘丈,闢東、西、南、北四門建城樓,這是竹塹建城之始。清領時期竹塹城由竹子城,逐漸演變為土城到石磚城,土地利用型態呈現有規則的變化。市街的土地利用型態:以衙署為中心,相比鄰的是城隍廟,東門有著最早的福德祠-東瀛福地,西部是潛園和媽祖廟所在地,北部為北郭園及塹郊分布的商業區,南部則是北路右營與文廟、書院分布的軍事、文教區,其影響因子與土地所屬型態、交通位置有關。(圖一)
清乾隆年間,竹塹的四個城門都開始出現街肆,其中北門街由於是從竹塹港(今竹北市新港村,今稱為舊港)登陸,直通市街中心與向外溝通大湖口和艋舺的必經之道,所以發展成街肆。往來於此地經商的郊商在城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