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职权主义_与_当事人主义_再考察_以_送达难_为中心_陈杭平.pdf

_职权主义_与_当事人主义_再考察_以_送达难_为中心_陈杭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职权主义_与_当事人主义_再考察_以_送达难_为中心_陈杭平

“ ” “ ” : 职权主义 与 当事人主义 再考察 “ ” 以 送达难 为中心 陈杭平* 内 , “ 容提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条件的变迁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难以继续实施 全 ” , “ ” “ ” 责型 送达 遂在 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 的 诉讼模式转换论 指引下调整送达的制 , 。 、 度内涵 向当事人转移成本负担及风险 但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尚未形成有关送达之权 。 , 、 , 责合理分配的规则体系 相反 法院一方面仍经常遭遇送达不能 送而不达的难题 另一方 “ ” , 面又往往卷入与当事人相互 推来挤去 的个案博弈 彼此陷入规则破坏而非建构的困局 。 “ ” “ ” , 当中 通过对中国语境下之 职权主义 与 当事人主义 的再考察 在揭示这一组理论范 “ ” , 。 畴 权责对应 之含义的基础上 形成有关送达成本及风险合理分配的规则 同时亦为转 型社会建构法治的进路提供一种有益的素材。 “ ” 关键词 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送达难 , “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民事诉讼法学领域形成了 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 ” 。 , 、 “ ” 型 的理论命题 简言之 即从既有的法院职权干预 对诉讼 大包大揽 向保障当事人 、 。 “ ” 程序主体性并由其自我决定 自我负责的诉讼模式转变 可称为 诉讼模式转换论 的 , 、 这一命题出自对比较法资源的借用 既合乎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走向流动 开放的宏观 , 、 , 趋势 也与审判实务稍早前试行的民事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彼此呼应 因而迅速获得了 。 , 、 民诉法学界与实务部门的广泛共识 在其影响下 包括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 令逾期诉 “ ” , 讼行为 失权 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新时期的民事 。 审判制度及诉讼程序运作的实践 这可谓过去二十年民诉法学对中国司法改革乃至法 。 , “ ” 治建设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不过 一般流行的 模式转换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