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习题3.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两首》习题3

《苏轼词两首》习题 知识积累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千堆(duī)雪  故垒(lěi)  华(huā)发  惊涛拍(pāi)岸 B任平生轻胜竹杖芒鞋狼狈萧瑟吟啸料峭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B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六一居士,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D《定风波》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吟啸且徐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1、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2、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3、“遥想公瑾当年”中“遥想”该如何理解?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徇私 殉情 造诣 流光溢彩 雄关险隘 ?? B.喧哗 寒暄 渲染 权势煊赫 眩于名利 ?? C.镇静 缜密 嗔怒 谨小慎微 精卫填海 ?? D.蝉蜕 禅让 婵娟 千载难逢 载歌舞载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光采 漫骂 教诲 不径而走 一筹莫展?? B.歌诵 赡养 誊写 惩前毖后 恃无忌惮 ?? C.真谛 演绎 绊脚 食不果腹 真知卓见 ?? D.嘉宾 安祥 浪废 开门缉盗 融会贯通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 “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C“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之的升华。“浪”冲洗千古风流人物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 B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D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一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要为国家立功的决心。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竹杖芒鞋”三句杖芒鞋轻胜马“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元朝)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苏轼和阿鲁威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的功劳,苏轼的看法和阿鲁威是否一样?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解答3—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