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2
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上,眺望西山,才指着它认为奇异。于是吩咐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去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一直清除到高山之顶。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表修饰 表承接 几个 山谷空阔的样子 尽收眼底 交会 形容离自己很近 翻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 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 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小土堆 渺远的样子 浩气 广大的样子 拿起酒杯 它 翻译: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 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到 解除束缚 浑然一体 从此 记 还 翻译: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一、通假字 自余为僇人 梦亦同趣 二、一词多义 1.而:施施而行( ) 起而归( )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同“戮”,刑辱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同“趋”,往,赴 2.为:自余为僇人( ) 故为之文以志( )3.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始指异之(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故为之文以志( ) 动词,成为 动词,写 助词,可译为“的” 代词,代指所见景色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这 三、古今异义 1.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两个词。凡,但凡,凡是。是,代词,这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攒蹙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层层增加,积聚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 4.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承接连词 【提示】 (1)心情 前:“恒惴栗”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醉态 前:“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3)归家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始游 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 2.西山的哪一点吸引了作者,以至于披荆斩棘,不顾劳顿,孜孜以求? 【提示】 高峻雄奇,特立不群。 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西山之高峻雄奇? 【提示】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作者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四围的环境来进行衬托。视角由俯视到远眺,视角的变化伴随着境界的进一步开阔,而境界的进一步开阔又伴随着作者胸怀的进一步开阔 。 4.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如此吸引作者? 【提示】 首先,原先游览之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而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 请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 更重要的是,自然中的西山其“不与培 为 类”、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深受打击却不甘 沉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神上达成契 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 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的境界。 5.两种游览,其人和自然景物的关系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怎样的不同? 【提示】 在“始”前游中,自然是排遣苦闷的对象,自然外在于人,与人隔了一层,这样人当然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因而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辑(总第18辑).pdf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pdf VIP
- GB/T 18998.5-202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pdf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8辑.总第19辑.pdf VIP
- 急诊危重症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df
- 新解读《DL_T 2765—2024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400题)含答案.docx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总第20辑.pdf VIP
- 房地产开发重要节点及流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