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高效生物课堂的建设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学高效生物课堂的建设_0

浅谈中学高效生物课堂的建设 1、相关定义 1.1、核心概念界定 2.1 导学案2.1 导学案 2.1.1 导学案概念的界定2.1.1 导学案概念的界定 钱宏霞《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学案教学》中指出:所谓的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 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 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的方案[16]。因此它必然是一幅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 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 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 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坚持向 四 十分钟要质量 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 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7]。导学案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 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18]。 1.2、高效和谐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2.1 高中生物高效和谐课堂的内涵2.1 高中生物高效和谐课堂的内涵 2.1.1 高效课堂的内涵2.1.1 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 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 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 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有关高效课堂的问题研 究及论述非常多,但都有有个基本的核心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 得尽可能最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追求课堂上的高效,变接收式的学习为自选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 力的生成。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主要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义,以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 为乐学、肯学、会学、好学实现真正的终生学习。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 业发展要求,实现其事业的幸福和个人的成就,让教师真正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 业”带来的尊重。[7] 1.3、有关概念界定 (-)什么是评价 “评价”这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宋 史?戚同文传》也有”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的记载。”评价” 一词在汉语 词典里的意思是”评定其价值”,故其与”价值”具有密切的关系。? 对世界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我国隋朝建立的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 度。20世纪初,美国先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其中,有着”教育测量之 父”之称的桑代克所提出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 的理念?具有代表性意义。 (二)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对此开展了研宄。其中叶澜教授指出: 从教育实践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沙漠化”状态出发而主张的焕发的”精神生命”。 这一主张的”生命性”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科学知识传授和技能训 练,轻学生个体在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提出的。 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课堂》里说:教学评价就是确立 方向,运用手段,收集信息,对教学做出判断的过程。总而言之,课堂上教师怎 么教,学生怎么学,这就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质,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评价的重 点,由此去审视其他的方面。对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人将其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三种。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 1.评价主体 有人将评价主体分为教师同行,教学专家,学生以及教育行政管理者等。还 有人将评价主体分为核心主体与其他主体两大类,核心主体则由授课教师、同行和 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学校的领导及_ 1926年陶行知起草《乡村小学比赛表》 萌动时期 世纪20年代 _这”一代评价理论的标志是测量”理论的形成和测验技术的大 量使用 ?测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已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对测 $[] 40 fit 量结果进行描述性评价成为该阶段评价的主要方法 ? 1956年布卢姆发布《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 ?学习仍被视为和主体或情景因素无关的独立过程 ?根据目标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成为该阶段教学评价特 色 ?实验性评价方法占主要地位,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评价方法, 包括面试、调查问卷、陪面图、发声思考方法、观察法等 第四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易反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