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寒蕾笔下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寒蕾笔下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

罗寒蕾笔下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 1、相关定义 1.1、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2.1.1 女性形象2.1.1 女性形象 形象学意义上的女性形象首先是形塑者眼中的形象,或者说是形塑者所观看到 的形象,它已不再是原初形态的女性本身,而是形塑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欲 求创造出来的,是经由形塑者的意识过滤后并体现着形塑者的本质力量的混合物。 换言之,女性形象基本上是由观看者根据在场的缺席,根据在场的他者想象出来的。 这种创造与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塑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审美体验、价值取向等本 质力量的投射或对象化,是形塑者的”自我反映”(self-reflection)。 女性从未摆脱过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其实,人都是被塑 造的,包括男性。成长就是塑造的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你的成因。根据当代形象 学的解释,他者的形象塑造虽然依据他者的现实,但却不可能是他者现实的简单复 呈,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形象的塑造者或表现者合乎自我意愿的创造。在男女两性 的审美关系中,男性已将自己树立为人的规范,将自己当作一种主体和参照,而与 他相对的女性属于异己者或他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应该是由 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 由于人类文明基本上是父权制的,因此,形成女性文化的思想观念也是由男性 设计规定的。在父权社会里,用于描述女性的形象并非是由女性自身制定,我们现 在所知的女性形象就是被男性创造并符合其需要的。由于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 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 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圣母与娼妓,这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 欲望和恐惧。这样,女性形象由于受制于男性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而或被理想化或 被妖魔化或介于二者之中。 16 一方面,天使与圣母的隐喻表达了男性的女性理想:首先,她要年轻、漂亮和 健康,这样他才能陶醉于永恒生命之中而忘却死亡。她还要娇弱、温顺,既然女人 注定被占有,她的身体就必须表现出客体所特有的惰性与被动性。也就是说,他要 求她纯粹为了肉体而存在,她的身体不应是主观人格的载体,而仅仅是一个”物”, 一个能引起男性欲望的客体。另一方面,受女性魅力诱惑的男人,因过度沉迷于 女色而玩物丧志。像中国历史上殷纣王、唐玄宗等一大批皇帝都因美色而丢掉了江 山社稷、葬送了政治前程。对女性具有的这种巨大的颠覆力量,男人开始对她们心 存蔑视、戒备与仇恨。在中国,由于恐惧与焦虑而对女性的咒骂是司空见惯的。”女 人是祸水”、女人是温柔的陷阱、”女人误国、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人是花蝴蝶、 吸血鬼、狐狸精、美女蛇、长舌妇 “在西方长达两千年的基督教历史中,女人更 是一直被认为罪孽深重。她是罪恶之源,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她是男人皈依 上帝的绊脚石,她是通往魔鬼的大门;她因美丽而被称为粉色撒旦或女巫”。 天使/恶魔的二重性否定妇女的人性,直接服务于男性的”性权术”。女性是作 为社交的、家庭的、被征服的性的角色出现,而不是作为社会的、职业的、独立自 主的角色出现。11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孽,都是男性社会想象的产物,其形象难免固化 和单一。实质上,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且是立体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形象 都是人在一定语义环境下他人眼中的符号综合体。电影中的形象构建是通过演员的 甄选、化妆、表演来塑造的,而这一过程中导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分析电 影女性形象就必须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表现入手,从她与男性人物相处时所表现出 的特色入手,并放在导演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等加以阐释。 1.2、”次要人物”概念界定 主要人物”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人物” 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在小说故事和人物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受重视程度较高的 文学形象,也最大程度地左右情节发展、体现小说主题。而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 地位和作用虽次于主要人物,但其往往仍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和独特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次要人物只是根据主要人物的需要而设置的陪衬, 次要人物决不能与主要人物比肩。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作家往往集中精力刻画主 要人物,对于次要人物能省则省,能略则略,因为次要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无关 紧要。老舍就曾经说过:”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写好一两个 主要人物,以一当十,其他人物是围绕主人公的配角,适当描画几笔就行了。” 1而事实上,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不仅与主要人物平分秋色,甚至可以 喧宾夺主。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有多少鲜活的次要人物,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 特价值。在”三言”中,这样的次要人物也不胜枚举,如《喻世明言 蒋兴哥重 会珍珠衫》中的陈商、薛婆;《警世通言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的刘翁、刘妪。 我们所说的”三言”中的次要人物,还区别于”小人物”,因为”小人物” 指的是处于市井中的身份卑微、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