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对层状复合NiAl双金属带界面化合物和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PDFVIP

退火对层状复合NiAl双金属带界面化合物和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退火对层状复合NiAl双金属带界面化合物和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PDF

第 42卷第 8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2  No.8  2011 年 8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2011  退火对层状复合 Ni­Al 双金属带界面化合物和性能的影响 余琨,宋觉敏,陈福文,谭欣,胡亚男,李少君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摘要:层状复合 Ni­Al 双金属带作为连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该复合带需要 2 层金属间具有良好的 结合性能,这与结合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其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不同退火温度时 Ni­Al 双金属层 状复合带的复合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情况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达到一定的热力学条件后,金属 间化合物首先在界面局部区域生成并迅速完成长大,新生的化合物主要有 NiAl 和 Ni Al ,这些相沿界面呈层状 3  2 3 分布,并且随温度升高而变厚。但过高的扩散温度会使复合界面上生成较厚的脆性化合物。制备组织和性能较好 的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最佳工艺为:退火温度 420 ℃,退火时间 3h。 关键词:Ni­Al 复合带;退火;界面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TB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1)08−2297−06  Effect of annealing on interfacial compoundand property of  Ni­Al composite strip  YUKun,SONG Jue­min,CHEN Fu­wen,TAN Xin, HUYa­nan, LI Shao­ju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Al­Ni clad composite strip is widely used as an electronic packaging material in the Li­ion battery. It needs  high bonding strength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character of interfacial compound. The growth of intermetallics on the  composite interface of Ni­Al cladding strip was studied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tallics form firstlyand grow rapidly in certain zones on the interface under proper thermodynamics conditions and  then the intermetallics is jointed to a whole layer.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metallic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But brittleness compound generates on the interface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