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改善及QC活动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案改善及QC活动讲稿

NHC QCC N = NEW,NOW,NEXT H = HONDA C = CIRCLE 1、必须是有优化价值,即直接有益于公司的提案 2、必须含有具体实施内容,并非仅仅是单纯的希望或想法 3、必须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或提高工作效率 4、必须实实在在能改进公司业务流程、技术、产品、管理或制度。 好的提案改善可以使: 1、工作变得简单 2、安全没有顾虑 3、作业成本更低 4、工作不再出错 改善活动以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起点,对合理化建议的 及时反馈程度就反映了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员 工工作的认同。对合理化建议的积极反馈能够调动和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带动改善活动的有效开展。 改善活动的评价不能单凭其成果、结果来进行,特别是金 钱上的效果。工作现场的不同,改善成果体现在钱上,其差别 是巨大的。为了鼓励各个部门都能积极参与改善活动,在对改 善成果进行评价时还应考虑方法的钻研、解决问题的思想方式 与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在实施不断改善过程中,管理层要切实重视,持续改善是一种艰苦的修炼,需要假以时日方能收到明显成效。 “超英赶美”式的冒进主义、不切实际地的心态,会导致许多企业当初气吞万里的计划草草而终。 持续改善需要企业内的紧密协作,持续改善的各个环节都不只是涉及某个小组或部门。如果缺乏协作,不仅改善效果会受到影响,企业还有可能因此而引发意想不到的冲突,最终给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全员参与。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没有全员的参加,就没有全面的管理。”持续改善亦如此。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改善不仅难以促使企业发生飞跃,而且难以持久。 利用公司刊物做好宣导工作 专题提案 提案强调月 海报、散单的印发、张贴 提案制度的改订 集体改善活动的实施 提案比赛 提案标语的印发、张贴 提案发表会 把提案推行列入经营方针中 提案专题演讲会 其他 改善活动的指标 1.提案件数 2.参与率 3.实施率 4.改善效果 QC推进历史及现况 质管圈QCC的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起源并风靡于日本企业,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首创。中国大陆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始于1978。香港、台湾称为质管圈,台湾始于1966年,香港始于1983年。 在日本,因最初推行时重点在于质量控制,故称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质量控制圈;现在虽然QCC活动范围已不单限于质量控制,而且包括诸如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采购质量、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工业安全等问题,但在日本仍沿称QCC。质管圈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运用得很好,在东南亚被广泛应用,东南亚、欧美各地,较普遍的叫法仍是Quality Circles。 遵循PDCA科学循环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应用统计工具和方法—“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 全数检验或随机抽取 QC小组活动程序有两种类型课题、三种活动程序 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要把握问题的现状;二 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在课题选定之后,首先就要弄清现状,明确问题严重到什 么程度,只有彻底把握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开始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找出症结所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层别法。 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对问题进行分层分析,并用数据或图 形表示出来,如果没有明显差异,则为问题的一般方面,如有 明显差异则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症结所在。 (一)设定目标的意义 1、明确该课题,通过小组活动要解决到什么程度。 2、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 (二)应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定目标。 (三)设定的目标要有量化的目标值。 定性目标 如:G5车身不使用腻子 定量目标 如:不合格品率从平均3.4%降低到0.5%以下 以上目标不能明确该课题通过小组活动要解决到什么程度,又 不能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因此定性目标不能作为QC小组活 动的目标。 1、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2、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3、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4、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5、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6、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7、矩阵数据分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QC工具 两种品管手法之间相辅相成 实例: 防止产品搬运倒置 * * 大量的语言数据 大量的数据数据 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 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感性面 理性面 品管新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 两种品管七大手法的区别 老七种工具的运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