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26章.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26章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呼吸道病毒包括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中的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中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其他病毒科中的一些病毒,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主要成员有人类的甲、乙、丙三型,以及动物(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等)的流感病毒,它是引起人和动物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病毒多呈球形或丝状,有包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其结构由外向内分三层。 (1)包膜:流感病毒包膜有两层结构,内层为基质蛋白(M),M蛋白抗原性稳定,亦具有型特异性。包膜外层为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者数量之比为5:1。它们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抗原性极易变异。 ①HA:能与人和多种动物(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该结构与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HA可诱导的相应抗体称血凝抑制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和中和病毒感染性,是保护性抗体。 ②NA: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使病毒从感染细胞膜上解离,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和集聚病毒的扩散。NA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但无中和病毒的作用。 (2)核心:病毒核酸为分节段的-ssRNA,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分8个节段,丙型只有7个节段,与每个RNA片段结合的是核蛋白(NP),RNA和NP合称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 2. 分型、命名与变异 根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可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目前从禽类已鉴定出15个HA亚型(H1~H15),9个NA亚型(N1~N9)。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流感病毒命名法: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如A/HongKong /1/68(H3N2)。 HIN1、H3N2 1977 A/HongKong/1/68 H3N2(香港甲型) 1968 A/Singapore/1/57 H2N2(亚洲甲型) 1957 A/FM/1/47 H1N1(亚甲型) 1947 可能为猪流感病毒 Hsw1N1 1918 代表株 亚型类别 流行年代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转换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①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其变异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由点突变所造成,并与人群免疫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引起甲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 ②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变异幅度大,H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0%~50%,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由于人群没有免疫力,每次新亚型出现都曾引起世界性的流感暴发流行。 有一种学说认为:新亚型是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 3. 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易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鸡胚羊膜腔阳性率较高,传代适应后可移种于尿囊腔。细胞培养一般可用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狗肾传代细胞(MDCK)。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经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温带冬天为流行季节。传染性强,最严重者可致病毒性肺炎,但50%感染后无症状。病毒仅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和婴幼儿在感染后5~10 d ,易发生细菌性继发感染,特别是肺炎,常危及生命。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针对HA、NA、NP、M1的病毒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血清抗-HA中和抗体可持续几十年,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但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病毒分离 2. 血清学诊断 3. 免疫荧光法或酶免疫测定法 四、防治原则 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人群聚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治疗;空气消毒。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必须与当前流行株的型别基本相同。流感尚无特效疗法。 第二节 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与正黏病毒的异同点有: HN蛋白(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HA蛋白(麻疹病毒) 无HA和NA蛋白(呼吸道合胞病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