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声赋》导学案3
《秋声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3、能背诵一二段至背诵全篇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
(1)课后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
①、读课文第一段,首先从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再加以分析。(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
②、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文翻译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这秋声刚开始像淅沥萧飒的细雨,忽然变得像澎湃的波涛,让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场面。又把它比喻成衔枚疾走的赴敌之兵,让人想象到行军队伍那种虽无号令却又急骤前行的场面,似乎能听到行军脚步的“唰唰”声。)
(2)学习文本第二段
①、快速阅读,找出描写秋声的语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②、这段文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先写“秋之状”; 色,容,气,意四个方面。
③、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
明确:不是离题。理由如下:
A.为写秋声做一个铺垫, 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
B.是烘托,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有声势,是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是烘托的写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④、下面的一小段文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明确:对比。用前后色差之大来显示秋风的萧杀之力度。
⑤、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来看,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秋的?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来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夫秋”至“物过剩而当杀”。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秋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剩而当杀”。
小结第一、二段:这样,作者就运用了比喻手法,烘托手法,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从秋之声、秋之状、秋之性几个方面来描绘了秋的肃杀。而“秋之声”始终是描写的核心。
(3)探究文章主题思想(第三段)
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
A、人生的忧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
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
C、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小结: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此文借赋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课后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B.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 缛:繁茂。
D.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实:果实
2、下列各句中加点“于”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B )
A.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B.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C.乃设九宾礼于庭 D.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3、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夷则为七月之律
A.常以肃杀而为心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4、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B )
例:木遭之而叶脱
A.酌贪泉而觉爽 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 蟹六跪而二螯 D.而母立于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悚然而听之 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 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 ②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投标合规指引之招标常见问题(第一期).pdf VIP
- 2025版建筑行业临时用工合同范本(2025版).docx
- 痛风性关节炎-课件.ppt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附解析.doc VIP
- Module4Unit1Willyoutakeyourkite?(教学设计)-英语四年级下册.docx
- 新闻编辑学 (第四版).ppt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附解析 .pdf VIP
- (人教2019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