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物抒情.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物抒情

想一想 为什么作品的气氛会不同? 朱耷 行为艺术——生命瞬间 教师小结: 艺术家经过20多天的辛苦,很努力,很执着的完成了一个精美的作品,让人激动,然后毫不犹豫的毁了,让人惊叹。想通过作品告诉大家:人生要通过努力才能成功,而成功后的繁华可能很短暂,很脆弱。极尽繁 华不过是一捧细沙,当一切成为过去时,你还得踏上新的旅程。要淡定的看待成败得失。 四 课外拓展 写一篇关于“托物寄情”的感想。 它们和之前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都是人物画,表达比较直接,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 1 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而是艺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2 它们不是单纯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三十六岁,丧母。三十八岁,丧子。三十九岁,丧国。特别是亡国之痛,几乎摧毁了郑思肖正常思维活动,于是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郑思肖其实原名少因,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名为“思肖”, 意即“思赵”(繁体的“赵”字里有一“肖”);号“所南”,连坐卧必面向南,以表示怀恋赵宋王朝。元官吏求画:“他说,头可断,兰不 可得”。 墨兰图 郑思肖 题跋 笔墨 构图 形象 题跋 笔墨 构图 几片兰叶,两朵兰花 形象 题跋 笔墨 简洁、舒展,兰花饱满,兰叶互不交叉 构图 几片兰叶,两朵兰花 形象 题跋 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 笔墨 简洁、舒展,兰花饱满,兰叶互不交叉 构图 几片兰叶,两朵兰花 形象 墨兰图 郑思肖 求则不得, 不求或与, 老眼空阔, 清风今古。 向来俯首问羲皇, 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 满天浮动古馨香。 《墨兰图》作于1306年,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 郑思肖对兰花的偏爱缘于他深切的怀宋情怀。由于“土为蕃人夺”,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这种爱国情怀为他的画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每一种生命都跃然沙上。 创作工具 3月7日 近距离观察,清楚地看到沙粒铺垫的厚重质感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3月20日, 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 辉煌的成就, 瑰丽的画卷, 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 乃至灵魂。 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节 完成图, 完美的画面, 繁华的世界, 多看一会儿吧, 记住它 成功之后的庆祝 真正的伟大现在才正式开始…… 看看,周围人们的眼神 明白了吧!能相信吗? 及尽繁华, 不过一掬细沙。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 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 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 人们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 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 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 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 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 想一想 有何感想?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 想一想 有何感想?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 三 小结 在这堂课中你得到了什么? 三 小结 在这堂课中你得到了什么? 小结:*万事万物都有灵性,都能传达情感。 *万事万物都能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媒介。 * 欣赏美术作品时要了解画家的经历,体会画家的 情感,进而感受作品的“言外之意” * 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 * 请用某种物件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小活动: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授课人:欧阳仲柏 猜一猜 这幅作品与前面我们看到的三幅作品都是画鱼,感受一下他们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 他画的这张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水深鱼寂,亦如他的生存境况。暗示自己如鱼处于一潭死水,复明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 八大山人作品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些动物眼神多变,或仇视,或怒视,蔑视,无视,漠视,傲视,轻视等,都是作者自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