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来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探究.doc

芒来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芒来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1、相关定义 1.1、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把含水层实际的边界性质、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 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进行概化,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是对地下水系统的科学概化,是为了适应数学模型的要求而对复杂的实际系统的 29 一种近似处理,是地下水系统模拟的基础,它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综合各种信息,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地质为基础,根据系统工程技术的要求 概化而成。其核心为边界条件、内部结构、地下水流态三大要素,根据研究区的 岩性构造、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分析,可确定概念模型的要素。 评价区内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为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因此本次评价重点对 该含水层的水量、水位变化进行模拟预测。 1.2、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1 模型范围的确定4.1.1 模型范围的确定 依据区域的构造情况可知,锦界煤矿处于区域大的水文地质单元之中。根据 本文研究目的,模型以锦界煤矿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内各含水层流场特征 和对地层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井田范围的观测资料比较齐全,因此,以井田边 界为模型范围。即模型范围东西宽约 12.3km,南北长约 12.4km,总面积 约为 144.77km2,如图 4.1。 图 4.1 模拟区范围示意图 Fig 4.1 Schematic diagram of simulation area 1.3、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水文地 质概念模型是指 把地下含水层真实的边界性质、含水层构造、含水 层渗透 特征、水力特征 与补给排泄等条件进 行逐条概化,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同时也 是对地下水系统的科学概化,是对复杂的现实情况的一种模仿处理,以此为基础概化实 际情况为一个有机集体,结合各类信息,收集各个方向的研究结果,在地质基础上,依 据模 拟软件技术的要求概化而成[44]。 45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区内具有供水意义的煤系上覆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基岩裂隙含水 层,由井田地质条件与野外调查资料可知,井田大部分面积基岩出露,只有南部第四系 全部覆盖,因此本次研究重点对基岩裂隙含水层的水 位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并分析对孔隙 含水层的影响。 1.含水层结构特征 结合本次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和对水文资料的认识,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及煤系上覆 含水层水动力场的特征等,将 13-15 号煤系上覆地层的含水层结构在垂向上分别概化为 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 由于下 石盒子组砂岩 裂隙 含水层与山西岩组 砂岩裂隙含水层隔 水层分布不明显, 且两 个含 水层的水 力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合并为一个含水层。具体概化如表 4-3。 表 4-3 模拟区含水层结构概化 Table 4-3 simulate aquifer structure generalizability 层号 相对应含水岩组 相对应含水岩组特性 名称 ○1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本组岩性以中粗粒砂岩为主,砂岩厚度较大,富水性 岩裂隙额含水层很弱含水层 ○2下石盒子上部厚度平均 16m,岩性主要为铝土质桃花泥岩,具有隔相对隔 桃花泥岩水性。水层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主要由多层砂岩层组成,岩性为细粗粒砂岩,岩性和 ○3岩裂隙含水层厚度变化均较大,富水性弱-中 山西组砂岩主要由多层砂岩组成,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岩性和厚含水层 裂隙含水层度变化一般,富水性中等 ○4 太原组三段泥岩厚度平均 18m,岩性主要为砂纸泥岩,具有良好的隔相对 水作用。隔水层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水层主要为 K4、K3、K2、K1 灰岩组成,含水结构 ○5石灰岩岩溶裂隙主要为溶蚀裂隙及小溶孔,属灰岩裂隙地下水,为富含水层 含水岩组水性中等,13、15 号煤层所在含水层。 ○6 石炭系本溪组厚度约 19.6m 左右,主要由浅灰色、灰色粉砂岩、砂 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组成,隔水性较好隔水层 2.地下水流动特点 从研究区水位监测数据基岩裂隙水的水位等值线可知,基岩裂隙水从西北流向东南, 全区不存在大范围地下 水的降落漏斗,地下水径流条件一般。 地下下水系统 满足质量与能 量守恒定律,研究范围内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分布比较 广泛,在常温下能够满足达西定律[64]。依据各含水层之间的水量情况和地下水模拟软件 等的特征,地下水系统可以概化为空间的三维流。由于越流现象主要出现在地下水的垂 向运动,而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可知该范围的地下水运动是非稳定流。 参数随着空间改变,表明了该范围结构的非均 质特性,以及空间的 方向性,因此参数 46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可概化为各向异性。由此可知,目标含 水层系统的 结构及水动力 学条件可概 化为 非均 质各向异性三维非稳定流。 3.模拟区边界条件概化 (1)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