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冈田朝太郎对清末刑法修订的影响
1、相关定义
1.1、定义式释义的修订
形容词性词语也有以定义式释义的情况,但是数量不多,新版对其修订也只涉及 2 条义项占 0.56%。均是对种差的增补。如: [卵生] 旧版:动物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叫做卵生。(P830) 新版:属性词。动物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卵生。卵生动物胚胎发育全靠 卵中的营养。(P895) 此外,形容词性词语的各类释义模式中,除却我们以上分析的几种成分外,还有 一些比如分类列举、文化渊源、语用信息等。新版对此也进行了修订,只涉及 5 条义 项,占形容词修订总量的 1.41%。如: [狼狈] 旧版: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 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P752) 新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P813) 形容词性词语各模式内词义成分计量统计见表 3.15 表 3.15 各模式内部词义成分 增加 删减 置换 其他 合计 “(适用对象)+性 适用对象 3 - 2 状说明”描写式 性状说明描写 15 7 35 20 82 适用对象 2 - 1 “形容 “式 性状说明描写 7 - 8 18 36 “ 的”式 性状说明描写 7 - 6 - 13 准定义式 语义特征 3 - 1 - 4 定义式 种差 2 - - - 2 语词式 14 1 14 - 29 各释义模式中其他词义成分 1 3 1 - 5 合计 54 11 68 38 171 百分比% 31.58 6.43 39.77 22.22 100 118 注:此表纵列中的”其他”表示各模式内词义成分的综合调整,以及”形容 “ 式中两种形式的转换。 形容词性词语释义各模式内的修订共涉及义项 171 条。从修订内容上来说”(适 用对象)+性状说明描写”式释义修订最多,涉及 82 条义项,其中主要是表示性状描 写的词义成分的调整;”形容 “式释义修订居其次,涉及 36 条义项,其中主要是 模式内部两种释义表述形式的转换;语词式释义修订居第三,涉及 29 条义项; “ 的”式释义修订居第四,涉及 13 条义项;准定义式、定义式、以及其他成分的调整 涉及义项很少。 从修订方式上来说,各释义模式内词义成分的调整以置换最多,增加次之,其他 情况居第三,而删减最少。
1.2、准定义式释义的修订
准定义式释义的修订仅限于颜色词的修订,共涉及 4 条义项,只占形容词性词语 的 1.13%,包括语义特征的删减 3 条,语义特征的置换 1 条。如: [红] 旧版:①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P520) 新版:①像鲜血的颜色。(P563) [黑] 旧版:①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 相对)。(P514) 新版:①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P556) 117 [灰] 旧版:④像木柴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P558) 新版:④像草木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P603) “红”旧版释义中以”石榴花”的颜色不仅仅有红色,还有白色和黄色,旧版释 义显然不转确。新版予以更正。”黑”旧版释义中有部分语义特征并不典型,旧版予 以删除。
1.3、刑法中”关系行为”概念的特征
通过对”行为”、”关系”特征的考察,刑法中”关系行为”概念主要有以下 基本特征: 第一,刑法中的”关系行为”具有”基础性”。因为刑法规范所涵盖的”关 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社会的安 定秩序以及国家的安全等。离开了这些”关系”,个人无以存在、社会无以存在、 ① 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97 页。 ② 宫厚军:《”保证人说”之演变及其启示》,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4 期,第15 页 。 ③ 宫厚军:《”保证人说”之演变及其启示》,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4 期,第13页。 24 国家无以存在。因而,”关系行为”具有超出社会所能容忍的危害性。此外,这 种”基础性”还表现在”关系行为”是刑法学的核心概念,离开了这个评价客体, 刑法学将是空洞无物的。同时,作为犯罪论体系这个”客体评价”所评价的对象, “关系行为”也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 ① 第二,刑法中的”关系行为”具有”本体性”。作为永恒存在的客体,”关系 行为”是本体,刑法学、犯罪论体系乃至整个刑事法学都是围绕这个本体所产生 的现象。这个本体具有强大的包摄力,囊括所有刑法分则条文中定型化的行为。 第三,刑法中的”关系行为”具有”规范性”。作为永恒的客体,”关系行为” 的表现形式是刑法规范,离开了刑法规范,就无所谓行为。”关系行为”除了注 重行为的自然要素、心理要素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