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省质检优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福建省质检优文

苟活与活 三百六十五天充实者,谓之活;三百六十五天碌碌者,谓之苟活。 世人皆处一世,天地日月星辰皆同,完名美节功成行满者有,辱行污名事穷势蹙者亦有,为何?处世方式之不同,志趣之亦有不同。原其初心,观其末路。携明确目标而活,循自我本心而活,由是能不泯于平庸之辈,不困于烦琐无味之中。 木心先生一言:“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便是要求我们循自我本心,从而活出新意。苦心于追求他人既定的指标,用社会的意志代替自我的价值观,不免徒有其身形,实则为社会的傀儡器具罢了。这般人与人之间哪里有个体存在的差异和价值?观当今国人,敢想而不敢为者甚。时代的压延机在咔咔作响,人心被碾得薄而又薄,沿先人功名利禄之轨四处派发了去。这不与鲁迅先生“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背道而驰? 然而不为自己活者,大多缺少的恰是一种目标定位。诚如“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三百六十五天之所以索然无味,只因迷茫在社会里泛滥成灾。人生的帆船在三百六十五天里原地打转,周而复始,止步不前。“假充实”的每一天只不过是心不在焉地碌碌无为,付出的没有等价回报,生命在劳作困苦里消耗殆尽。故目标是人为自己而活的根本前提。 苟活与活只字之差,却大相径庭。而并非单调的每天都是苟且偷生,充斥新异的每天就能活得精彩。当今社会弥漫的“盲活”现象,在指向碌碌无为之人的同时,也指向于刻意求异的浮躁之人。它是一种对自我要求的缺失,也是对自我认识的模糊。有目的的重复坚持或带来的是磨练,没有清醒准确的心智所带来的,终将只是一种“忙活”。 不若将自我循心翱翔于自己规划的蓝图之中。三百六十五天富足之人,是自由的。在墨守成规的社会中穿梭,一天有一天的回报。反观三百六十五天碌碌者,不仅被束缚在社会意志的禁锢下,更是被昨天的自己敲骨剥髓,他们的一生只有一天。 以一生之长比之于一天者,人之价值高下显露,孰活?孰苟活?不言而喻。循自我本心,携明确目标,便是那木心先生的“只在异人处”,便是“会当身由己,婉转入江湖”的通达。 孰活?孰苟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 每个人的一年都有365天, 何以有人过了365天,有人却只过一天,重复了365次?我想,并非是第二种人真的以同样的日程表过了365天,而是他缺乏自己活过的知觉,缺乏真真切切的生命存在体验,成为朱自清先生笔下“在时间的流里迷失了方向”的人吧。 因此我认为,一个有思想力的人应该真切地把握自己生命的脉搏,感受实在的生命体验,过好365天的每一天。 把握生命存在的体验,静立于时间的洪流中。斯宾塞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诚然,时间不停歇地流逝,生命的存在感却是可以愈来愈强烈。司汤达有言“活过,爱过,写过”好一个“活过”,掷地有声,力透纸背。生命存在,是对自我的认同,是一种自觉和自信。其实我想,变化是绝对的,即使做相同的事,难道就可以断言这个人的岁月都是重复的吗?比如“一毛钱奶奶”,几十年如一日以一毛钱的价格出售自制小吃,过着重复的生活,却从未在许许多多个365天里走失,反而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形象。是否在时间的流里迷失了自己,空添岁月,恐怕取决于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的缺失与否吧。其实人,不也就是在生命的存在感和时间打磨之间,活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吗? 失落生命存在的体验,只能在时间的流里被抽去筋骨,活成蝼蚁。熊培云先生如是说“这是我的生命,我必让它自由”而我要说,这是我的生命,我必让它真实地存在。凭借《小鬼当家》迅速走红的童星麦考利成人后因吸毒锒铛入狱,狱中他痛苦的回忆道:“鲜花掌声和烟酒毒品,一切似乎很遥远,我不确定是否真的活过。”可怜,麦考利一年的365天,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看似活了不带重样的365天,然而却比某些只过了1天的人都还不如,因为他已经丢失了生命存在的感觉,一年365天,似乎1天都没有过过。 把握生命存在的体验,并将它与时间的流走活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别过分强调自我,会被时间的洪流撞伤;也别沦为蝼蚁,让日子趋于简单的,没有知觉的重复。年年岁岁花不相似,又何况万物灵长的人呢。 早晨的流光雕镂于火红的花瓣,夜晚的笛声沉睡于如雪的窗纸。这365分之1天里,你在吗? 素履之往,独行其愿 萧红曾言,她一生所走的,都是败路。其实人生绝无败路可言,人世自有长短,不同的只是你赋予其的定义,一年时间,是同样的三百六十五天的冗长而繁闷,抑或是走过三百六十五天的异彩纷呈。 后工业化的绑缚,让人极易堕入“西西弗斯”式单一的存活方式。尼采就将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定义为走向“末人”这样没有梦想、允诺可悲的受造物。“末人”没有生存的动力或是理想的激情,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消磨着自己的生命,毫无作为,亦如现世中将生命定轨于三点一线的“存活边缘”、“命若垃圾”的生活状态,无疑都是当下社会的隐痛。 其实,这种“复制生命”的悲哀,与理想现实间的分野有着密不可分之钩连。林和生曾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