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刘建坤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
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
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
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刘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隧岩所的各位老师,两年教诲,师恩难忘,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
涯中,各位老师给了我无价的知识和真诚的关爱,让我见识了众多的研究领域的
精华。
此外,我还要感谢田亚护博士、彭丽云博士、肖军华博士、马立峰博士、王
天亮博士、李明霞硕士和崔亚男硕士在论文方面对我的帮助和生活上对我的关怀。
研究生期间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是我终生宝贵的财富,感谢卢国营、朱天然两位
同室好友,他们让我得到了日积月累的真挚友情。感谢杜超、叶旭洪等研究生同学。
感谢我所有北京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情谊和帮助,让我的生活如此的充实、如此
的愉快。
另外也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
学业。
胡磊
二零零八年五月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猛:到“十五末期,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数为7.5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十一五
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公里。从2006年到
2010年,中国将投资1.25万亿人民币,建设铁路新线1.98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
到20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
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I¨。在2005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更明确
的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lO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2万公里,
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
但是,在新铁路建设和既有线路维护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路基边坡失稳、
基床翻浆冒泥、路基下陷和路基暗洞等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
率,给工程建设和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形成这些路基病害的因素是多种
多样的,如计算的误差、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不当、设计参数选择不当、原始
土层地质资料判断有误等,但水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雨季时,在雨水
的冲刷或渗透作用下,极易形成水毁,特别是那些标准很低的既有线路。
降雨产生路基病害的原因及其复杂,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土中空隙、裂缝的存
在,雨水沿裂缝入渗,造成降雨后土体中土颗粒的随水流失而引起的。这应该是
引发事故的一个因素,但是,降雨使土体含水量提高,土体重度增大,降雨后土
体性质发生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土体中含水量的提高,使得土体基质吸
力明显降低,在土坡浅层基质吸力甚至消失,粘土抗剪强度参数降低,从而在整
体上降低了土的抗剪强度。长期以来,人们对施工过程和路基维护过程中外界因
素引起土体参数的改变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工程设计中基本上不考虑实际运作
过程中土体含水量变化对土体参数的影响,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
对土体的参数及工程性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数值模拟来
确定。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降雨入渗后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工
程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降雨入渗对土体工程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1.2 非饱和土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
1.2.1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1936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为建立饱和土力学的原理与
公式提供了论坛。这些原理和公式在随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在同一会议上,也讨论了有关非饱和土性状的许多论文。但遗憾的是没有
出现适用于非饱和土的类似一套原理和公式。在随后岁月中,非饱和土方面的科
学与技术发展缓慢。一直到50年代后期,解释非饱和土性状的若干概念才在英国
帝国大学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来。对非饱和土的理论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初,
强度破坏准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pdf
- NMDA受体活化Ca2%2b信号传导通路RBMECs高表达P-gp中的机制初探.pdf
- 结构—热耦合问题及结构疲劳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pdf
- 厚朴酚对多囊卵巢大鼠瘦素及卵巢瘦素基因表达的影响.pdf
- 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pdf
- RNF14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调节肺癌增殖侵袭机制研究.pdf
- 中药清肠败毒饮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和TXB-%2c2-的影响.pdf
- 延边烟区土壤微生态与烤烟质量关系研究.pdf
- U型伸缩臂下滑块调整对接触应力影响研究.pdf
-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pdf
- 2025年行人监测系统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无机化工新材料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双向交变可控硅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万能工具磨床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展览装饰装修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医用聚酰亚胺管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无机杀菌剂原药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玉米种植及深加工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银阳极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制药催化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