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朱熹.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朱熹

《中国古代哲学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第七章朱 熹 朱熹是中国哲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全祖望曾以“致 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来说明朱熹学问的特点,可谓传神。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 福建尤溪,并长期居住在崇安、建阳一带讲学,故传统上称其学派为“闽学”, 又称考亭学派。 朱熹5岁就学,家训甚严。14岁,其父朱松去世,死前将朱熹托付于胡 宪、刘勉之、刘子晕三人,并尽得其教。19岁,及第进士,为同安县主簿。24 岁,拜见李侗,得洛学之传。33岁,为文学博士。此时,南宋苟安心态流行, 满朝惧于金祸,朱熹虽力主抗金,但宰相汤思敬以下皆懦怯不听,遂使朱熹 不愿立朝,去官居家,贫行乐道,以教授子弟为事,声名渐起。乾道五年 (1169),朱熹39岁,出知南康军,在此期间,修“白鹿洞书院”遗址,为周敦颐 等建祠堂,为陶渊明等建“五贤堂”。孝宗内禅时,朱熹65岁出知谭州,修复 岳鹿书院。宁宗即位后,因赵汝愚的荐举,朱熹终于获得了生平唯一一次的 “在朝为官”的机会,但韩侘胄又以定策功擅恣朝政,朱熹切言忤意,仅四十 五曰即告罢官。此时,朝中的反对党把朱熹的学问定为“伪学”,沈继祖、刘 德秀等人甚至欲置朱熹于死地,说他有窥伺神器之意,上书请斩,这便是庆 元党禁之祸。朱熹虽身处其中,但却依然讲学不綴,泰然自若。门人蔡元定 因祸而被贬谪道州,临别时,师徒相见,不及其他,惟就近日所读《参同契》相 互切磋。朱熹晚年身体多病,患有眼疾,以致不能读书,但教授弟子不断。 庆元六年(1200)三月,见弟子聚集,朱熹竟带病与学生详细讲述《太极图》、《西铭》等,越五日而逝。 朱熹资性方正,一生安贫乐道。虽身历四朝,但“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 才四十日”(《宋史?朱熹传》)。然而,朱熹“平居惓港,无一念不在于国,闻 时政之阙失,则戚然有不豫之色。语及国势之未振,则感慨以至泣下”(《朱 熹集》附录一,黄餘《朱先生行状》)。他一生以著述、讲学为乐,涉猎范围遍 及经史子集,颇为广泛,而其用一生心血加以注释的“四书”在宋以后成为高 于“五经”的经典,成为后来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的主要著作有《四书集 注》、《四书或问》、《太极g说解》、《西铭解》、《周易本义》等,另有《朱子语类》 一百四十卷(中华_书局标点本,1986年)、《朱熹集》一百二十卷(四川教育出 版社标点本,1996年)。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 联合出版的标点本《朱子全书》二十七册,几乎网罗了朱熹的所有文字。第一节理与气 朱熹哲学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四通六劈,综览百家,而理气论则是朱熹哲 学系统中的中心观念,故介绍朱熹哲学,须先弄清何谓理与气及它们的相互 关系。 一、理气先后 什么是理?简单地说,朱熹哲学中的理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既指人类 行为的道德法则,又指自然事物的规律、规则,而且二者是统一的,亦即道德 法则实际上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特殊的表现形式而已。朱熹 说:“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朱熹集》卷三 十六《与陆子静》)事、物、象、器皆是可以感性加以把握的,而理和道却是事 物所以成其为事物的本质。从理的角度上说,理是体,象是用,理中有象;从 象的角度上说,象是理的显现,象中有理。与此相应,朱熹把理称之为形而 上之道,把气称之为形而下之器。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 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书》)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皆由理、气所组成,“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朱子语类》卷一)。人物之生,禀此理以成性,禀此气以成形,因而就某 一具体的事物而言,理与气浑沦不分,不可分开各在一处,如朱熹说: 理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朱子语类》卷一) 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 着。(同上)然而,在朱熹看来,理与气又毕竟不同,相对于气而言,理却是事物的本质, 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可能与方向,在此意义上,理又可以不依气而存在。这 种理与气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它表达为“不离不杂”,在物上看,理与气之 间“不离”;在理上看,理与气之间“不杂”。所以朱熹说: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 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 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朱熹集》卷四十六《答 刘叔文》)按朱熹的说法,事物尚未存在之前,事物之理已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