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散文三
一、抗战初期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丛书大量出现: 胡风主编的《七月文丛》报告文学集;以群编选的报告文学集《战斗的素绘》。 写作报告文学较多的作家:丘东平、碧野、萧乾、曹白。 丘东平的战地特写和通讯: 《第七连》(1937) 《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 《叶挺印象记》:描述了刚从国外归来,即将担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的刚毅、朴素、平易可亲的形象和性格。 丘东平的报告文学注意写人,突破对事件过程的一般描写,而进入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使外部场面的展示和人物内在思想的描摹紧紧结合,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曹白(1914--2007):木刻家,原名刘平若,江苏江阴人。 曹白的报告文学 以表现“八·一三”战事中上海难民的悲惨处境和不屈精神而受到注意。报告散文集《呼吸》写于1937年至1941年。上集《呼吸之什》,下集《转战之什》。 曹白的报告文学常常在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中辅 以抒情和议论,感情沉郁浓烈,给人一种亲切深沉的感受。 碧野的战地报告:报告文学集《太行山边》(1938)主要写部队的作战场面,作品笔触明快、奔放,其间穿插着诗情画意的片断,更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萧乾(1910.1.27--1999.2.11),北京人,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萧乾的通讯报告: 最初结集的列为《烽火丛书》第十种的《见闻》,1939年出版,以后又扩充增补为《人生采访》。 萧乾的通讯报告新闻性强,材料丰富;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文字活泼洒脱,手法富于变化,因而既有较 强的说服力,又能给人以艺术感染。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四十年代的杂文创作一方面满足揭露抵制社会弊端的时代需要,一方面则受惠于鲁迅的传统。 坚持鲁迅杂文传统的刊物:上海出版的《鲁迅风》,《文汇报》和《译报》副刊,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副刊,《新蜀报》的《蜀道》,桂林出版的《野草》月刊。 较大影响的杂文作家:冯雪峰、聂绀弩、宋云彬、孟超、秦似、林默涵等。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笔名雪峰、洛扬等。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浙江义乌人。 从1943年起,冯雪峰先后出版了《乡风与市风》(1944)、《有进无退》(1945)等杂文集。 冯雪峰继承了鲁迅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作战艺术相结合的传统,把尖锐的批评锋芒隐藏于细密的说理之中,文字素净,文风从容。 “著者所用的语言,其实也只是常识的语言,但经过他的铸造,便见得曲折、深透,而且亲切。……文中偶然用比喻,也新鲜活泼,见出诗人的本色来。”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评冯雪峰的〈乡风与市风〉》) 聂绀弩:(1903~1986)名国棪,字翰如。又名聂畸。现代诗人、散文家。 湖北京山人 。 聂绀弩是这时最有成绩的杂文作家之一。杂文集有 《历史的奥秘》(1941)、《蛇与塔》(1941),均列为《野草丛书》。 他的杂文行文恣肆 ,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 。嬉笑怒骂,鞭辟入里,深得鲁迅笔法。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 30日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夏衍的杂文集:《此时此地集》和、《长途》,《边鼓集》和《蜗楼随笔》。 文字简洁扼要,风格清新,富于热情,议论深刻。 三、风格各异的散文 茅盾的散文:《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生活之一页》。 多根据自己的经历,记录抗战时期的社会风云,托物寄情,把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是此时茅盾许多散文的特色。 《白杨礼赞》(1941)用白杨树象征在敌后根据地坚持抗战的广大人民。语言热情奔放,气势雄浑,诗意盎然。 《风景谈》以西北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生活在这里的革命青年,抒发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挚爱深情。 巴金的散文:《旅途杂记》、《怀念》、《龙、虎、狗》、《废园外》等。 多用幻想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激情和愿望,抒情成分浓重,笔调极其清丽流畅。 四、游记 郭沫若的《苏联纪行》、《南京印象》,茅盾的《杂谈苏联》、《苏联见闻录》等;沈从文《湘西》(1944)。 第二节 解放区的报告文学 黄钢的《我看见了八路军》;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沙汀的报告文学集《敌后琐记》;报告文学《我所见之H将军》(《随军散记》);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丁玲的《彭德怀将军速写》是印象记。陈荒煤的《陈赓将军印象记》、刘白羽的《游击中间》等。 两部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 《冀中一日》和《渡江一日》。 1941年初,冀中区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考虑到要更好地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史实,从高尔基主编《世界一日》、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受到启示,向冀中文化界明确提出组织写作《冀中一日》的要求。 选出二百多篇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ABB传动与变频器 云连接助手型控制盘用户手册 安装及操作手册.pdf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操作规程.doc VIP
- 滑模、爬模、翻模施工技术对比.ppt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真题卷及详细答案(6套)名校.doc VIP
- 七年级数学培优精华.pdf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