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引言
《白寿彝讲历史》丛书共四册,包括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
卷、五代宋元卷、明清卷,是为纪念我的父亲白寿彝诞辰1一百周年而
作。
原任我国的教育部部长,现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曾经这样评价
我的父亲白寿彝:
白寿彝教授功业卓著,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弟子遍神州”,深
受教育界人士的崇敬和爱戴。
父亲总主编的 《中国通史》,是他学术成就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
最大规模的史学著作之一,也是20世纪最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之一。如何
将这二十二卷本的 《中国通史》巨著和他的 《中国通史纲要》、 《中国
史学史》、 《史学概论》等历史学术著作编辑成一套广大读者喜欢看的
历史科学普及丛书,是我一直思索,也是我希望做好的一件事。但真的
是不太容易,目前这套书的出版,是我们的一次初步尝试。
父亲的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在史学界的研究者甚多,研究专著也
不少,但是将其“溶解”成历史科学普及书籍的还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
对史学“大师”的东西,大家都敬而远之,谁也不“敢”去碰;即
使“敢”碰,弄不好又受到“抨击”。难!那么,作为他的儿子,我今天开
个头。如果能将父亲的中国历史研究成果科普化,让广大读者品评,他
们又能从中得到些启迪和收获,那不是件大好事吗?
我们的想法可能比较简单一些,但“实践出真知”嘛。我们尝试之中
肯定会有不足,甚至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目标已定,我们会不
断地听取广大读者的意见,修正不足,并坚定地将“尝试”继续下去,其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普及中国历史知识,让广大读者喜欢。
父亲历来十分重视史学著作走近大众、便于大众接受。他主编的
《中国通史纲要》就是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他曾经讲道:所谓“通
俗”,第一,一般读者能够看得懂,容易理解;第二,历史专业工作者
也可以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能够得到一些新的收获。但是,撰写通俗的
历史读物,不是仅仅把现成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复述就行了,也不是
可以随意下笔、信手写来,而是应当下很大的工夫的。我们应该这样去
想,也应该这样去做。父亲的一席话为我们编写这套 《白寿彝讲历史》
丛书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
父亲尤其重视中国历史人物的编写,他说:
历史的发展,毕竟是人们活动的结果。在史书里,看见了历史人物
的群像,就愈益感到历史的丰富性。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历史。旧史
大量地写人物传记,其所持的观点是有错误的,但对写人物传记的重
视,却是可取的。
他又补充说: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研究,通常先由人物开始。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持编写的 《中国通史》,人
物传记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描写他们的历史伟绩,反映人物创造历史
的历史规律,通过他们的思想、行为、性格来表现时代的特点。
五千载悠悠岁月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丰厚的历史宝藏滋养
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莫不受益于历史的智
慧,历史对于人们修身养性、立身做人、经邦济世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和意义。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认清自
己,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焕发历史责
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培育民族精神与
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套书的体例结构上,我们试图将“白寿彝讲历史”及“历史链
接”两个板块作为全文前呼后应;以中国通史之“通”贯穿全书;“点拨历
史人物”是全书的核心内容,所选人物都是中国通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风
云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事迹,阐述历史兴衰的规律。如此处理和安排
本书内容,应是更为简明和全面的。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了父亲的老友、同人、学子和弟子们热
情、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本书是普通历史读物,我们对于材料来源
和吸收别人的成果都没有注明。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我来
讲,尤其特别感动的是他们对父亲白寿彝的高度崇敬和深情怀念!在
此,我再次深表谢意,并鞠躬致敬!
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
越迈越快,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
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3.2.1 加载、美食、医疗功能预览.pdf
- 2.5.4 模型辅助绘制类——BnggdhDraw.pdf
- 2.4.2 自定义渲染器类——MySurfaceView.pdf
- 各个类的简要介绍.pdf
- 1.3.3 第一个 Android 程序.pdf
- 1.3.2 Android Studio 和Android SDK 的安装.pdf
- 16.5 使用基于Java 的配置方法配置 Spring Security.pdf
- ACL 模块保护 FixedDepositDetails实例.pdf
- 15.6 Spring Web MVC中的文件上传支持.pdf
- 15.5 Spring 中的类型转换和格式化支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