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演义:春秋逐鹿—赵俄.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再版说明 (一) “五千年演义”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两次荣获全国优 秀图书奖,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书刊发行业者协 会评为“青年喜爱的图书”和“优秀畅销书”。根据读者要求,现予以再 版。为了使该书质量更臻完美,我们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 近代史研究所的史学专家逐本进行了审校,对个别文字和史实方面的差 错、疏漏进行了校订,使它在原有通俗性、可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 强了知识的准确性。 回过头来看,该书体现在初版前言中的编创原则,是合适的。对待 这样一部大书,内容和形式的完美性只能是相对而言。书读的人多,议 论也多。对议论中提到的关于如何对待历史与演义,如何处理“大事不 虚,小事不拘”,如何鉴别、使用某些史料,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 事件,以及内容怎么详略、取舍等学术性问题,应允许有不同看法。本 次再版没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修改,仍保持初版原貌。 编者 1994年5月 再版说明 (二)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深谙此 理,“修史书”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必做的“功课”,因为他们懂得要“以 史为鉴”,足见“史书”在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正因为如 此,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读史热”,反映中国五千年历史 题材的各种形式的作品通过各种媒体大量涌现出来,教育部门也加大了 历史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读史书已成为当今社 会人们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的潮流之举。 目前,图书市场上专门针对青少年读者编写的、历史知识准确、语 言通俗易懂、系统地讲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读物非常少,而“五千年演 义”在策划、创作之初,选择了以章回体演义的方式来讲述历史知识, 它的完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都非常符合青少年读史的需求。特别需 要说明的是,这套丛书是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 所多位史学专家逐本审校过的,其知识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五千年演义”自1989年首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及专家 学者的好评,曾先后几次荣获国家级各类大奖。自出版以来曾多次再版 重印。如今,距这套丛书上一次改版重印 (1997年)已经过去近14年 了,此次选择改版重印“五千年演义”这套丛书,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编者 2010年10月 序言 我于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算起,至今已经过了24年的时间了,一直 从事着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故而,要说到给广大的青少年们推荐历史读 物,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值此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 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儿时间为他们即将全新再版的“镇社之宝”——大 型丛书“五千年演义”写序之机,我便欣然提笔。 大凡学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 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学科的一 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了,就永远成为过去,不能重复。换句话 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实际上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即历史学家 对人类过去的回忆和思考。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学具有主观性的 特点,历史学不可能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追求描述历史的真实性上。这 就引出了下面的一句话:“历史有什么用?”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洛赫曾 遭到其幼子此般的质问。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管你学习的是什么,都会有上述这样的想法。 因为,任何学科面向的,都应该是未来,而不是过去——历史学科当然 也不例外。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有的朋友就会觉得,历史一点儿用处没 有,因为它不能给非常现实的我们带来任何物质财富。 但我不这么看。对我来说,历史非常有用,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任 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借用一千多年前的宋真宗在他的 《励学篇》中的 话说,就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