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先读者言
一、第一天留意孩子们开始做的小事
二、充满活力的教育工作的一天
三、存在和不存在的疑问黄色玩具小汽车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1)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2)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3)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4)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5)
四、自我实现的过程(6)
五、从学年末到新学年开始
六、保育者停滞的时候——第二年的危机
七、对教育工作的再认识
一、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的世界里前进
二、从相反的方向,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的世界里前进
三、存在和节奏
四、儿童的自我实现及保育者的自我实现
五、一如既往
一、接受变化
二、和每一个孩子生活在“现在”
三、通过充实“现在”,孩子们开始成长
四、孩子们成长的一天
五、孩子们是通过身体行为探究人生的哲学者
六、与身体的疾病共同生存
七、教育的专业性教育的合作性
八、班级
先读者言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委托我组织翻译一套日本幼教丛书,书
目的选择自然是第一步。哪些书比较能够反映日本今天的幼教呢?我于
是向日本的幼教人士求教。不久,书单发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
然所有人的推荐中都不约而同地写了一本书,那就是津守真老师的 《幼
儿工作者的视野》(原书名是 《保育者的地平》) ,尽管推荐者中有的是
大学教授,有的是幼儿园园长,有的是幼儿园教师,还有的是相关出版
社的编辑,他们各自的立场或喜好未必相同。
“哦,肯定是津守真老师的又一本学术专著吧。”我想。因为津守真
老师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儿童研究专家。20多年前,我第一次见
到他就是在日本保育学会年会上听他做报告。于是我托朋友寄来了此
书。一翻阅却发现,这不是一本理论著述,而是津守真老师在一所特殊
教育学校12年工作历程的记录,一段他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回顾与总结。
然而,我一点没有感到失望,因为一读这本书就被一位长者娓娓道来的
讲述抓住了。不知是否因为我实在厌倦了现今教育中充斥的空话、套
话、假话、华而不实的形式、急功近利的效率驱动……觉得读此书时心
一下子静了下来,书中所发生的、所描述的人生的哲理、教育的感悟、
理解的智慧、与儿童在一起的快乐与艰辛的探索……都觉得那么朴实、
扎实、真实。全书字里行间所充盈着的教育的人性之美和津守真老师的
人格魅力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感动。
津守真老师,一位日本名大学的名教授,在“ 已经度过了人生壮年
时的大半时光”时,面对教育的危机、研究的危机、儿童发展的危机,
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而选择和残疾障碍儿童生活在一起。正如其序
言中所说“作为一个心理学者,我想通过客观的、实证科学的方法来明
确这两者(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我花费过多年的时间,
可是后来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尝试。”于是在57岁的年龄“决定把每天接触
相同的一群孩子作为自己的生活”,去挑战远比大学繁杂、琐碎、费心
得多的特殊教育,“成为一个总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教师”,这实在是难能
可贵的选择!
更难能可贵的是,津守真老师“将教育和生命凝聚在一起”,从热爱
儿童的原点出发,发自内心地热爱保育生活,一干就是12年!他说:“与孩
子——人之原型—— 的接触互动是最为人性的生活。”“和孩子们一同生
活的成人,不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也被允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生活,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我们须小心翼翼地把握孩子心灵
的细线,这些细线总有一天会编织出世界的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向
孩子心灵深处那平静的水面上所投进的一粒一粒小石子,都会泛起波及
几个世纪的涟漪。”这种生活观、使命感是津守真老师抗衡由障碍儿童
特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坚持工作下去的原动力。
我禁不住想到这些年来常常困扰我们的职业倦怠问题,重树我们的职业
观、生活观是否也是值得考虑的途径呢。
津守真老师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让教育散发人性的光
辉。他认为:“每一个孩子能充满活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决定
教育质量的标志。”“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孩子能够自我满足地生活,作
为人能够正常成长。如果迷失了这个根本,那将是教育整体的危
机。”“当教育极端困难时,我们往往会忘记在培养人,认为自己教的孩
子不属此范畴。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孩子,作为一个人,毫无例外地都
有培育的可能性。普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