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要懂心理学—李雁波.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前言 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的一生 父母可以“选择”宝宝的气质 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时期培养 父母的态度对宝宝性格的影响 细节对宝宝心理影响重大 母乳喂养,让宝宝饱尝母爱 父亲——宝宝心智健康的守护神 夸奖——合理“营养”宝宝的自信心 负面刺激——成长的良药 自尊心——健康个性的火种 羞耻心——宝宝自律的拐杖 礼貌——让宝宝学会与人相处 幸福感——保证生活的品质 爱心——让宝宝有爱人的能力 “让我来吧!”——自信心的表现 “妈妈,亲我一下”——依赖性增强 “我生气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就不!”——情感丰富的开始 “这是我的!”——孔融让梨非宝宝的本质 “我没有说谎。”——宝宝谎言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宝宝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自己能做好!”——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 “不和你玩了”—理解宝宝的情感发泄 “我不管,我就要!”——任性心理需求 前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鼻祖威廉·詹姆斯曾经把婴儿时期比喻成一个“繁 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确实是这样,过去,人们不是非常了解 婴幼儿究竟有怎样的能力。在很多人心目中,新生儿和幼儿几乎是无知 和幼稚的代名词,人们通常觉得对新生儿和幼儿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 是长身体,在他们会说话和走路以后,才谈得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这种 观点在西方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在这以前,也有许多哲学家和教 育学家提到过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可是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并不 知道婴幼儿究竟有多大的心理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为心理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了许 多关于婴幼儿心理能力的事实,一些心理学家在发表他们的发现时甚至 惊叹道:“新生儿的能力简直让人惊讶,我们过去太低估新生儿和婴幼 儿了。”从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更多的心理学家投入到对婴幼儿的 研究中,心理学家随之积累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 种情况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关注,在咨询了一些权威专家的意见 以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了世界上几十位著名心理学家编写了一本 叫做 《心理发展知识》的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心理学家们的惊人 发现告诉世界上所有做父母的人们。 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陈会昌阐述,自1987年起,他 所参加的十余次国际心理学学术会议中,一些西方国家对婴幼儿的研究 之盛非常让人惊讶。每次参加这种的会议,关于婴幼儿的研究都会有几 十甚至是上百项,而相同的研究在国内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直至1996年 我国最权威的全国儿童心理学学术会议也没有一篇和婴幼儿心理发展相 关的研究报告发表。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也曾掀起过一次早期教育的热 潮,当时还有很多专家和教授办起了早期教育函授学校,以向初为父母 者宣传婴幼儿早期心理发展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为主。可是这类宣传和教 育其实是良莠并存的,所谓“良”者,是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初为父母 者,真正向他们宣传婴幼儿心理和教育的科学知识;而“莠”者往往把话 说得过头,夸大其词,比如“保证早期成材”、“可以提高婴儿的智商多 少分”之类的,这些话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后来还有过一段时间的胎教 热潮,情况大致上也是这样。 事实上,中国真正的儿童心理学家却极少有热心投身于这些热潮中 的,因为心理学家心中清楚,自己还都没开始研究,怎么去帮助这些父 母呢?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自己关于婴 幼儿的心理发展研究还是一个弱项,比起西方国家要落后至少二、三十 年。当然,近年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也逐渐开始资助儿童早期发展 的一些研究项目。 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关于育婴的书籍,其绝大多数文章是关于婴幼 儿身体发育和营养、健康、疾病方面的,而对婴幼儿心理进行解读的书 籍还是少数。鉴于这种情况,新生儿的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当前国际上 一些关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研究的情况。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 炸的年代有很多新的研究资料问世,更重要的是新生儿的父母应该了解 宝宝从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来说有多么重要,也许这 将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可是因为传统观念,也因为处于这个阶 段的宝宝根本不会说话或是刚学会说话,加上刚刚为人父母者还太年 轻,没有做父母的责任感和心理准备,以至于大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