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序言 独一无二的四川人
1.了解川人性格的两个时间节点
2.“亦正亦邪”:不守规矩的四川人
3.淡定而强大:生死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4.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
5.幽默是川人的一张精神名片
6.川人重塑中国精神
1.从四条江上走来的四个人
2.川人是最早的中国人
3.三星堆、金沙遗址:复活的神秘王国见证蜀人历史
4. 曾经两次消亡的四川
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
1.2008年度人物:让世界动容的四川人群像
2.卢作孚:一个人的思想遗产
3.邓小平、巴金:两个说真话的四川人
4.晏阳初:中国乡村教育第一人
5.两个鬼才:魏明伦和李宗吾
6.一长串离经叛道者的名单
序言 独一无二的四川人
在巨大天灾突然降临时,没有设防的人类只能被动承受。但同时也
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5.12汶川大地震”这场人类罕见的巨灾使得
近7万人遇难,近两万人失踪,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家园俱毁。没有经
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也会记得那些令人揪心的电视画面,但经历却难的四
川人让外界看到的不只是泪水和伤痛,还有他们的幽默——在大地震发
生后不久,四川人的幽默,四川人在语言上的天赋,立刻让所有关注灾
区的人眼睛为之一亮。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的话来说,“ 四川
人的心弦不知被何方神灵拨动了一下”,“源源不断的幽默犹如天外来
客,创造了一个想必是任何人类自然灾害史都没有记录过的奇异景
象” 。那些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去的幽默短信、段子成了四川人精神的
象征。
四川人在2008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幽默、豁达、包
容、坚韧、乐观,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再生能力,赢得了中国和世界
的尊重和惊讶。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四川人在如此逆境中还能泰然
自若?还能谈笑风生?其实这是四川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自然向人类表
态。这种表态是血液中的,命定的,如同所有发生过的大灾难,依然不
可逆。如此应对灾难,堪称独一无二。
无论怎样表达我们对四川人在极端时刻面对生死的坦然态度的赞
叹,都欠准确。我们只能用嗜好语言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
高,普及程度最宽,出现场合最广的一句表达感叹的“ 口头禅”来感慨伟
大的四川人:“格老子”,“格老子的四川人”,太强大,太淡定,太幽默
了。
5.12汶川大地震让四川特立独行的文化性格得以彰显,也是重新认
识四川人、四川文化的一次契机。
在互联网上搜索“ 四川人”一词,毁誉参半,全都说不准确,道不透
彻。一些社会学者将四川人与北方人和南方人作了一番比较后,干脆下
了一个更让人找不着北的定义:不南不北四川人。
四川人实际上是亦正亦邪构成的特殊材料。自古正邪不两立,四川
人的“邪”,是一个只有四川人才能领会的词。中性偏褒,并不是 《现代
汉语词典》所解释的“邪恶”、“罪恶” 。它含有不按常规出牌,但又没有
多大过错,狡猾、小聪明等含义。
四川人是一个群体概念,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化概念。人格独
立、自成一体是四川文化在四川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精神特质。
这也是汶川大地震后,文化人类学家提醒前去参加心理干预和援助的有
关专家注意的内容之一。一个群体永远保留着他生活的地方的痕迹,他
在最自由和最危急的两种极端时候,其文化的特性总是表露无遗。四川
人在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坚韧、达观、幽默,对个体生命的仰视与尊重,
是四川人几千年养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化人格的外化。
这种精神特质从何而来?事实上,四川人的精神平台就是世俗、文
化和自由,而道家精神则贯彻始终。可以说,正是道家精神形成了四川
人的文化人格。道教诞生在四川,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
道教的精神源头。作为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已然浸入四川人的骨髓,并
不知不觉地落实在行动和语言上。“顺其自然”是大多数四川人在遭遇困
难时常会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川人的道家气质积淀在生活中,自在和逍遥的人生理想,写在每
一个四川人的脸上。在物质上,四川人不是最富有的,但在精神上,四
川人也许是全世界最会享乐的人群。活得有盐有味,活得自由自在,从
来都是四川人的最低、也是最高的人生理想。
老子说:“君子不器” 。四川人从来是“不成器”的。自古以来,礼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