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修复中补液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修复中补液问题

创伤修复中的 补液问题 吴恒义 (06-08-06) 创伤修复的补液问题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创伤应激期、 创伤修复平衡期 组织修复期。 创伤应激期(第一阶段) 时间从创伤即刻到数天。临床特点:以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为主要表现。高代谢、高消耗、分解合成,内环境严重失衡,体液显著丢失,生命体征不稳、经常合并休克,胃肠道不能利用。此期以静脉补液为主。 目的:进一步促使各重要脏器功能恢复和运行,维持正常机体代谢,补充必需的营养底物,促进组织修复。目前主张“减轻代谢应激、促进底物利用”的策略,即允许低热量摄入,成人按25~35kcal/kg.d供应,各种营养物占总热量的比例:蛋白质15%~20%(1.5~3.0g/kg),糖40%~50%脂肪20%~40%。 ICU与各科室的关系 可用24字来概括“关系密切,优势互补,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功的ICU 会弥补各学科的不足,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成为大家可靠的后方和理想的基地,反过来,各学科的发展又充实了ICU的内容,为ICU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办何种类型的ICU为好 ICU可分为“综合型”和“专科型”两种。 专科型ICU是专科建设的延伸和发展,业务熟,易于开展,适应于专科医院或者专科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病源充足,人才齐备,建设专科ICU是可以促进学科发展的。目前常见的专科ICU有“呼吸监护病房”(RICU),“心脏监护病房”(CCU),“外科监护病房”(SICU)“内科监护病房”(MICU)等。 危重病医学和急症医学 (1)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急症医学的任务及工作重点在于现场抢救、收集和转运病人(包括途中监护、急救)及医院内急诊三部分,它的特点是紧急(危及生命、刻不容缓)、迅速(立即处置)、广泛(面宽点多)。 危重病医学和急症医学 (2) 危重病医学的工作场所在ICU,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相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它的特点是危重(危在旦夕)、艰难(需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漫长(由垂危到康复旷日持久)。 办好ICU的三要素 能否解决好“三材(才)”是办好ICU的基本条件。 “三材(才)”就是病材、器材和人才。 综合ICU的组成编制 (广东省卫生厅文件粤卫〔2004〕95号) ICU床位数应占全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每床面积12~16m2。 ICU最少应配1~2个单间病房,单间病房为18~25m2, 。 仪器配备 必配的仪器设备:呼吸机(数量等于或接近床位数)、床旁监护仪(1台/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微量注射泵(2~3台/床)、输液泵(1台/床)、营养输入泵、降温毯、除颤仪、血糖监测仪、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心电图仪、床边呼吸气囊等。 力争配备的仪器设备:如血气分析仪、纤维胃镜、体重秤、代谢车、简易生化仪、简易超声仪、胃粘膜Phi检测仪等。 ICU的管理 医护工作由ICU具体负责,包括入ICU后的病历的完成、一般性的治疗处理和各种危象时的抢救。专科情况由专科医生会诊处理。 探视:定期探视,避免入内。可避免交叉感染;有利病房管理;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可开设陪人休息室:有利病房管理,可减少医患纠纷,符合人道主义。 成功ICU的标准 应该有充足的病材,有必要的监测治疗设备,床位可满足正常需要,有全额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监护救治工作可正常开展,学科建设“三个效益“显著,能得到医院和各科室的有力支持和帮助,是医院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学科 。 三个效益 技术效益:ICU能够熟练完成病人的监测、抢救和必须完成的其它治疗任务,如抗生素的应用、脏器间功能协调、营养的支持、心肺功能的调整等。抢救手段合理规范,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成功率逐年上升,每年都有新技术的开展,每年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不少于各科室的平均数,有本地区以上科技成果奖,是医院有建树有特色的学科是危重病抢救技术培训中心。 。 影响ICU学科发展的问题 集中地反映在“三材”的解决的不够理想。 对 策 (1) 外树形象,内提素质,即提高ICU人员的自我修养,(思想作风、抢救技术、团结协作、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说服人家; 简化转科手续; 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各科室多提供病人;加强科室间的沟通,增进了解。 对 策 (2) 领导在政策导向方面应予支持:经济利益的双向保护措施;学术资料的共享;各科共同参与ICU医疗(病人的提供,病人的转出,参与会诊抢救);监护设备的重点保证(设备投入上绝不能面面俱到);病人转入转出的强制性政策(应送ICU而不送,该ICU而拒收,责任应明确);各科医生到ICU的轮科训练计划。 对 策 (3) 医院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