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考试重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法灸法考试重点

1.芒针:是用特制的长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针具细长如麦芒故名之。 2.官针:为《灵枢经》中的一个篇名,其意为大家公认的针具和操作方法。 3.激光针:为穴位激光照射疗法的简称,是指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利用微细激光束照射于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4.砭石:为针刺疗法的原始工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凡能够刺入软组织的医疗专用石器均可成为砭石。 1.五刺:是《灵枢》官针篇中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设立的五种刺法。其具体名称是半刺、豹纹刺、关刺、合谷刺、输刺。 2.九刺:是《灵枢》官针篇中针对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而应用的九种不同刺法,即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淬刺。 3.九针:九针是古代的九种医疗用具,包括长、短、大、小的针具和按摩用的圆棒及割治用的小刀。其具体名称是馋针、圆针、堤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4.十二刺:是《灵枢》官针篇为应合于十二经病症而设立的十二种刺法,即偶刺、报刺、恢朝、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制、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 5.齐刺:为《灵抠》官针篇中“十二刺“之一。其操作方法是:先于患部中心直刺一针,再于该针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本法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6.分刺:为《灵枢》官针篇”九刺”之一,是“刺分肉之间”的一种刺法,用于治疗的肌肉痹症、萎症或陈伤。 7.《官针》篇中多针丛刺法有几种?各如何操作? 齐刺:“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 扬刺:“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先在穴内正中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痛。 傍针刺:“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先直刺一针,再在近傍加刺一针,用于治疗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痛。 8.“巨刺”与“缪刺”有何异同? 二者的共同点是:均为交叉刺法,即患左刺右,患右刺左。不同点是:巨刺者刺大经,缪刺者制络脉。 9.“刺卫毋伤荣,刺荣毋伤卫”? “刺卫毋伤荣,刺荣毋伤卫”是《难经》根据营卫之气运行之深浅而提出的一种营卫刺法。 “刺卫毋伤荣”者,应卧针浅刺,以免损伤深层的营气;“刺荣毋伤卫”者,针刺前先掐按其穴,使浅层的卫气散开后,方可刺入,以免损伤浅表的卫气。 10.三棱针刺法有几种?分别简要述之。 (1)点刺法:先将所刺部位局部常规消毒,然后左手拇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对准穴位快速刺入1—2分,并迅速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空周围,使出血少许即可。 (2)散刺法:本法是针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呈环形向中心点刺。 (3)泻血法:先用胶皮管结扎针刺部位的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用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0.5~1分,即将针迅速退出,使流出少量血液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1.治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2.守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3.如何做到针刺不痛以及促使针下得气的方法? 手法熟练、避开毛孔、患者体位恰当等; 留针侯气、行针催气、补益经气; 实际体会 4.得气:是指进针后施以一定的手法,使针刺的部位产生的经气的感应,现代也称针感。得气时,病人在针刺的部位有酸、麻、重、胀的感觉,有时还出现不同的感传现象;医生持针之手也会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 5.留针候气:是指当进针后不得气时将针置留在穴内以待气至的方法。 作用:(1)留针本身及留针期间的间歇运针均可加强针刺的持续作用。(2)对针感较差者,留针可起到候气和催气的作用。 6.滞针:是指将针在穴内进行捻转、提插或出针时感到十分涩滞困难的针刺异常现象。 7.临床上发生的针刺异常情况有哪几种? 临床上发生的针刺异常情况有7种:(1)滞针(2)弯针(3)断针(4)晕针(5)血肿(6)后遗感(7)刺伤脏器(包括刺伤胸膜腔;刺伤心、肝、脾、肾等内脏;刺伤脑、脊髓;刺伤神经干等)。 8.针刺出现血肿后如何处理? 微量的渗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肿痛,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肿痛较重或活动不便者,要先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摩,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 9.试述晕针的原因、现象、处理和预防。 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者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二便失禁、四肢厥冷等。其原因有: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体位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