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无机化学任引哲老师课件1-1元素周期性.ppt

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无机化学任引哲老师课件1-1元素周期性.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无机化学任引哲老师课件1-1元素周期性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原子序数? 电子分布式 ? 周期、族、区 §3. 原子结构参数的周期性 3.1原子半径 严格地讲,由于电子云没有边界,原子半径也就无一定数.但人总会有办法的.迄今所有的原子半径都是在结合状态下测定的. 3 Van der waals radius ※共价半径: 同种元素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分子或晶体时,键连原子间距离的 一半即为共价半径.根据两原子间键级的不同,又分为共价单键、双键、三键半径。 例:金刚石中C-C核间距为154 pm, 故C的共价半径为77pm; 乙炔分子中C≡C键长为122 pm, 所以C的共价半径为61pm。 ※对于异核化学键,共价半键 长为两原子的半径之和,但计算值与实验值与常不一致。Pauling提出了一个较为广泛适用的校正公式: rAB=rA- RB-c|XA-XA| (pm) Atomic radii (in pm) Li 157 Be 112 Mg 160 Na 191 Ca 197 K 235 Rb 250 Sr 215 Ba 224 Cs 272 Sc 164 Mo 140 Cr 129 Mn 137 Tc 135 Re 137 Os 135 Ru 134 Fe 126 Co 125 Rh 134 Ir 136 Pt 139 Pd 137 Ni 125 Cu 128 Ag 144 Au 144 Hg 155 Cd 152 Zn 137 Ti 147 V 135 Nb 147 Y 182 Hf 159 Ta 147 W 141 Lu 172 Zr 160 B 88 C 77 N 74 O 66 F 64 Al 143 Si 118 P 110 S 104 Cl 99 Ge 122 Ga 153 Tl 171 In 167 Br 114 As 121 Se 104 Sn 158 Sb 141 Te 137 I 133 Bi 182 Pb 175 Source:Wells A F,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5th edn.Clarendon Press,Oxford(1984). 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一) 总趋势: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自左至 右总趋势减小. 解 释: 电子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核电荷的 增大导致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 例 外:结构特殊,半径变化反常 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二) ※相邻元素的减小幅度: 主族元素 > 过渡元素 > 内过渡元素  ※第一过渡系10种元素平均减小: [ r(Sc) - r(Zn)]/9 = [164 pm ? 137 pm]/9 =3.0 pm ※第三周期前7种元素平均减小: [ r(Na) - r(Cl)]/6 = [191 pm ? 99 pm]/6 = 15.3 pm ※镧系15种元素平均减小: [ r(La) - r(Lu)]/14 = [188 pm - 173pm]/14 = 1.1 pm ※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次外层, 增加的次外层电子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较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较小. ※内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外数第三层, 增加的电子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很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甚小. 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三) ◆ 内部效应: 镧系中相邻元素的半径十分接近, 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将很难分离. ◆ 外部效应: 使第5、6两周期的同族过渡元素(如Zr-Hf, Nb-Ta等)性质极为相似,往往导致在自然界共生,而且相互分离不易. 内过渡元素有镧系收缩效应 (Effects of the lanthanide contraction ) ◆ 同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同族元素原子半径自上而下增大. ◆ 主族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最外层, 对原来最外层上的电子的屏蔽参数(σ)小, 有效核电荷(Z*) 迅速增大. 例如, 由Na(Z=11)至Cl (Z=17), 核电荷增加6, 最外层3s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则增加4.56(由2.51增加至7.07, 参见表1.6). 电子层依次增加,有效核电荷的影响退居次要地位 ◆ 轨道的钻穿能力通常有如下顺序: n s > n p > n d > n f,导致能级按 E(ns) < E(np) < E(nd)< E(nf )顺序分裂。 指外部电子进入原子内部空间,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作用。 (2)钻穿效应 ◆ 如果能级分裂的程度很大, 就可能导致与临近电子层中的亚层能级发生交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