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化IT技术革新对雇佣构造的影响
全球化、IT?技术革新对雇佣结构的影响
伊藤实
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 总括研究员
1.1990年以后的日本经济
1990年以后的日本经济,发生了伴随着构造变化的巨变。以土地投机为中心的泡沫经济及其崩溃带来的资产通货紧缩,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期并严重的经济萧条。并且,进入90年以后对中国等的直接投资的激增,带来了国内工厂、就业者的急速减少,从而掀起了所谓的制造业的“空洞化”的议论。因为资产的通货紧缩、全球化的进展引起的制造业的空洞化等,使日本的经济急速弱体化,以原本1%~2%的速度发展的失业率面临急速上升的局面。
1990年的完全失业率是2.1%,从那以后缓缓上升,1998年因为金融不稳定的现实化激增为4.1%。失业率从那以后持续上升,加上IT业的不景气,在2002年完全失业率上升到5.4%。
许多企业苦于设备、债务、雇佣的过剩,最后不得不采取包括雇佣削减在内的大规模的企业重组。更有许多企业修正了终身雇佣制、按资排辈等雇佣惯行制度,开始导入成果主义的短期的重视业绩评价的人事制度改革。
随着全球化、IT?技术革新的进展,加上重组、成果主义等人事制度改革,雇用、失业的形势不断恶化,在2002年到达谷底,在那以后经济增长力缓缓恢复。由政府颁布的规制缓和政策以及企业的重组政策,在2003年以后开始发挥作用。多数的企业进入清算三个剩余的阶段,利益体不断增强。成本削减使盈亏分歧点大大降低对以上影响很大。利益体的强化使设备投资活跃起来,即使在一直有“空洞化”悬念的制造业,也开始增设国内工厂。
这样的经济的回复,好景的持续使雇佣、失业的形势得到好转,2005年12月以后,有效招聘倍率超过了1倍,变成了人手不足的情况。但是,雇佣的增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非正规雇佣的增加带来的,因此与正规雇佣之间的薪金差异成为了问题。
2.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贸易构造的变化
日本经济的全球化,从19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以伴随着日元汇价的激增导致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多的形式发展。然而,急剧增加的海外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1980年代,日本的电机、自行车等批量生产的产业,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成长很快,对欧美各国进行集中的大规模产品输出,引起了激烈的贸易摩擦。海外直接投资先针对贸易摩擦激化的美国和欧洲各国,以制造业生产当地化的形式推进,在1989年度(675亿美元)达到顶峰。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日元汇价的持续增高,在1993年以后海外直接投资再度开始增加。投资地区从北美向亚洲转移,亚洲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1994年成为北美以外最大的投资区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中的一半是制造业,制造业的直接投资的发展分类来看的话,很明显到80年代前半为止和从那以后交替作为主角。
1980年代前半,纤维、化学、铁?非铁等的素材相关产业占50%,到了1985年以后电机、机械等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占据了中心。然而,在加工组装型产业当中,电机所占比例明显增高。
海外直接投资地由北美向亚洲的转移,给日本的贸易结构,特别是输入构造带来了很大变化。对欧美各国的直接投资造成的生产的当地化中,从日本输出的汽车、半导体等制品占据了中心。这些制品带有从日本的输出代替机能及生产调整机能,海外当地生产的制品被反输入到日本,不会出现所谓日本的制造据点空洞化的情况。
但是,进入1990年代以后开始急剧增加的对亚洲各国的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和对欧美各国的直接投资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单只是输出代替机能和生产调整机能,水平分工开始发展。水平分工的进展,首先从工程前的分工开始,进而发展到产品间的分工。工程间的分工是将组装作业等劳动集约型的工程向海外转移,活用低薪金劳动力是其主要目的。
作为进驻地的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长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继成品厂商以后零部件厂商的进驻,强化了在当地的生产基础。这种零部件厂商的进驻,以当地的日资企业为中心形成网络,增加了在当地生产的制品对日本的输出。对亚洲各国直接投资的增加,造成了日本输入构造的激变。
到1980年前半为止的日本贸易构造,是通过输入原材料生产工业制品,然后输出成品的加工贸易性的构造。因此在输入构造中,食料?原材料的输入占总输入的四分之三,制品输入占到四分之一。
但是,到了对亚洲直接投资剧增的90年代,资本财和消费财的制品输入急剧增加,2000年输入总额所占比例中,资本财占27.7%,非耐久消费财占8.1%,耐久消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堂高中数学研究课的教学构想.DOC
- 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2014年统计年报和2015年定期-天津统计局.DOC
- 一年级第一学期社会科补行评量题库.DOC
- 七实施例.DOC
- 七题库检索.DOC
- 万吨双酚A装置安全评价报告书-易安网.DOC
- 一套表科技专业.DOC
- 七运输储存开箱检查及保修说明.DOC
-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四川人民对外友好协会.DOC
-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除硅试验研究.DOC
- 行政法学与数字时代的挑战试题及答案.docx
- 行政法制度创新的法律框架试题与答案.docx
- 行政法在新时代改革中的适应性试题及答案.docx
- 行政法学与检察制度的结合试题与答案.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交流电源噪声滤波器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仿陶瓷餐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童装拖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电热厨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尼龙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