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争夺与错位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面争夺与错位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

正面争夺与错位发展∗ ———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研究 王列辉  叶  斐  杨  蕾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自近代开埠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列强在中国航运业发展 的历程,重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的航运网络:1 从航线的覆盖范围看,日本与 上海以北的港口联系更为紧密,英国则与上海以南的港口更密切,在长江一线,英日两国虽 都深入长江上游的重庆,但英国在长江挂靠的港口数量更多,日本集中在长三角发展内河 航运,英国则在珠三角的内河航运上具有垄断地位。 2 英国是以上海和香港为双中心的航 运网络结构,日本则形成了以上海为单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 从三大航线看,两国的轮船 公司都覆盖了最主要的港口,但在航线的内部结构中存在错位竞争的现象,英国航运网络 中排名前十的航线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以南的南洋航线,日本则集中在上海以北的北洋航线 和日本内部航线。 3 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与地理因素、制度安排等有较大 关系,两国的轮船公司都依托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拓展航路,日本通过“命令航线”对轮船公 司的航线进行资助和统一安排,英国则通过轮船公司之间的协调进行分工和配合。 从甲午 战争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经过20 多年的发展,英日航运网络之间形成了既正面争夺 又错位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航运网络  20世纪20年代  英国在华航运网络  日本在华航运网络 一、引言 在大多数学者眼中,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长期以来海洋意识并不浓厚。 但已有学者指出,中国 ① 并不是一个“围墙帝国(Walled Kingdom)”,海洋世界在不断重塑着中国。 特别是近代开埠之后,西 方航运势力纷纷进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格局。 其中在开埠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内,英国在华的航运势力最强,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华的航运势力快速发展,到20世纪20 年代,英 日两国在华的航运势力占据前两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化? 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围绕国外航运势力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国内外 学者有过大量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列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62,邮箱:lhwang@ reecnueducn;叶斐,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研究生,上海,200043;杨蕾,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 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济南,250014。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批准号:16ZDA016)、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项目“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1&ZD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动空间重塑下的东亚集装箱港口 航运网络研究”(批准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①  Yangwen Zheng,China on the Sea:How theMaritime World ShapedModern China,Leiden:Brill,2012. ·45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 年第5 期 (一)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① 民国时期学者郭寿生《各国航业政策实况与收回航权问题》 、张心澂《帝国主义者在华航业发 ② ③ 展史》 、章勃《日本对华之交通侵略》 研究了列强侵夺中国航权和外国航运势力在中国的活动情 况,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了各国在中国航运业中势力的消长。 刘广京利用外国在华洋行的档案, ④ 对外国早期在中国的航运活动,做过较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