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15篇.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作文15篇

【范文1】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 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被人们誉为太阳 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 吗?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 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 水源。但这 “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 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 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 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 “爱”。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我的音乐老师李巧红的成功教 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 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 “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 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在老师的 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 随时在她脸上绽放。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 乐。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 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 静,要处理得灵活。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 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用 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难 道这不是良策吗?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 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 “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 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 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的很难,学 生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需要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既然选择了做人 梯,那么我们就应该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用机智去经营教育。 【范文2】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 “什么知识 最有价值?”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 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 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在当时,斯宾塞对古典学科占据学校课程的主导地位极为不满,于是,针 对社会上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他依据五种人类活动,即 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育子女的 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 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 最高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完满生活。在此基础上,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 “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 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 “价值”是对谁而言。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 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 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 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 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 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 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 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 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 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 在。在这里,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 上的问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