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维生素添加剂(4学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维生素添加剂(4学时)

第三章 维生素添加剂(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动物对维生素的利用和需求特点。 第一节 维生素营养概述 维生素的概念及一般作用 (一)概念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机体代谢所必需、但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有三个特点: (1)需要量少,通常以μg、mg计。 (2)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3)不是能源物质,也不是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的原料,维生素主要以辅酶和辅基的形式参与体内代谢的多种化学反应,促进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以维持机体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 (二)一般作用 1.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 2.提高种畜禽的繁殖性能; 3.增强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4.改善畜禽产品质量。 二.维生素分类 目前已确定有14种维生素在动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A、D、E、K 水溶性:B1、B2、泛酸(B3)、B6、B12、烟酸(pp)、生物素(H)、叶酸(BC)、胆碱、VC,前9种叫B族维生素。 类V物质:肌酸、肉毒碱、硫辛酸、Co、乳清酸、芦丁、对氨基苯甲酸、黄蝶呤、潘安酸。 三.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比较 (一)化学组成上 FV只含有C、H、O,WV除C、H、O外,多数含有N,有的还含有S和Co; (二)在来源、代谢及生理功能上 来源 FV是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维生素原能够在动物体内转变成维生素;WV没有维生素原之说,存在与植物组织的就是WV本身。 代谢 (1)脂溶性V(FV)与脂肪的微粒一起经消化道吸收,脂肪吸收量增加促进FV的吸收。水溶性V(WV)大多通过扩散方式吸收,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但B12需内因子(糖蛋白)。 (2)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贮存,如VA贮存量可满足6个月的需吸收得越多,贮存得也越多;过量的FV(超过需要量500倍)产生中毒,WV不会中毒。FV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除B12,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WV主要从尿排出,每天排出体外的水中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机体对水溶性维生素的贮存能力有限,短期缺乏就会影响有关酶的活性。 生理功能上 FV和WV均会产生缺乏症。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生产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同时导致特异性缺乏症,如:干眼病(VA)、脚气病(B1)、糙皮症(烟酸)、坏血病(VC)、佝偻病(VD)。鹅步(泛酸缺乏)。补足V时,缺乏症将逐渐消除。FV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某结构单元上的代谢,且每种维生素均显示出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作用。B族维生素与能量传递有关,主要做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缺乏时大多无特异性症状。 五.维生素的合理应用 维生素添加剂的合理应用应综合考虑维生素添加剂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维生素之间及于其它养分之间的互作关系。 简单的V缺乏症可由于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生长、妊娠、泌乳、感染、胃肠病症导致的吸收障碍,抗菌素破坏肠道微生物区系,体力消耗过度等,使需要量超过正常,这些情况下可用V来治疗。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够的B族维生素,一般不需日粮提供,但瘤胃不健全的幼年动物除外。猪肠道虽能合成,但难于吸收。家禽肠道短,微生物合成有限,吸收利用可能性更小,一般要饲料供给。工厂化饲养增加了需要量。 大多数动物体内能合成一定数量的C,但人、豚鼠和猴因肝脏缺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故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在高温、运输和疾病等逆境中,动物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 六.维生素的来源 动物体内维生素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饲料获得的,称为外源维生素,一种是动物本身器官或动物体内微生物合成的,叫内源维生素。商品维生素由单一维生素和复合维生素两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VA与胡萝卜素 (一)理化特性 又叫视黄醇或抗干眼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醇。 维生素A仅存在于动物体内,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类胡萝卜素,包括β-胡萝卜素、α-、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在肠壁细胞和肝脏内经胡萝卜素酶作用可转变为VA,所以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1分子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2分子VA,其余只转化为1分子VA,其中禽转化效率最高。维生素A有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三种衍生物。 VA在无氧时对热稳定,热至120-130℃基本不变,有氧时易氧化,尤其是在湿热和有微量元素及酸败脂肪存在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易氧化失效,在无氧黑暗处稳定。 (二)生理功能 1.视觉功能 维生素A转化成11-顺视黄醛,它与视蛋白结合生成视紫红质,后者是视网膜杆细胞对弱光敏感的感光物质,能使动物对弱光产生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