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docVIP

分析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doc

  分析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 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传统哲学与现代情怀的诗意整合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散文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张晓风散文成功的理由之一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儒道精神及释教与老庄相结合的中国禅宗文化底蕴自始至终渗透于张晓风的作品中,她的散文既体现一种浓厚的故园意识与理想的人格追求;又体现老庄思想中的虚无恬淡与养气守神、逍遥自在的审美精神与人生情怀;同时,又兼有释家以宗教精神为主的人对自然的爱好,追求禅定式的艺术思维和参禅领悟的意境。达到了中国禅宗人与宇宙冥合的智慧。   [关键词]散文;哲学;本真之情;天地之心;禅意之境   [简介]朱利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浙江 杭州 310018   []A []1004-4434(2008)08-0172-05      著名散文理论学家余树森指出:“古今妙文,皆出自妙悟。悟道,亦属哲学范畴,故散文总与哲学有缘。”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散文的兴衰似乎与哲学的繁衰有着天然的联系。春秋战国,诸子活跃,百家争鸣,哲学散文便很发达;五四时代,儒释道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奇妙融合,再加上个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张扬,新旧观念的撞击下,散文奇葩再度繁茂。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是喝着中国文化的乳汁长大的,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情趣深深地渗透到了她的心灵、骨髓和血液之中。不管经历了多少椰风蕉雨的浸润,不管笔下所写的内容与大陆如何迥异遥远,九九归一,都是中国古典悠久传统的延伸,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精神血脉的延伸。正如其在《愁乡石》的序文中所说:“影响我作品最大的两部书是《论语》和《圣经》。前者使我以一个中国人自豪,后者使我以一个‘人’自尊。”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她的作品中随处洋溢着一种宗教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然而,毕业于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文教学和研究,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使她的散文充满一种对悠久传统的仰慕。而让她引以自豪的不仅仅是一部《论语》,而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儒道精神是忧郁的民族意识与沉痛的民族自尊;真诚的灵魂袒露与理想的人格追求;浓厚的故园意识与逍遥的人生情怀。这些自始至终都渗透于张晓风的作品中。      本真之情:传统情感哲学的心灵声息      情感,是人的最首要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中国的儒、道、佛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而将情感理由作为最基本的存在理由纳入到他们的哲学之中。尽管具体的解决方式各不相同,道家侧重于个体的生命情调(包括审美情感),儒家则更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包括道德情感),但儒、道两家都讲“真情”,而且讲原始的本然的本真之情。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从根本上说都是诗学的、艺术的,而不是纯理智型的,这与西方主流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便是张晓风体悟人生、感知宇宙的哲学基础。她的散文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独特的抒情的风格。她十分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她的散文感情强烈,情愫浓重,说真话,抒真情,毫不隐瞒、毫不做作地把自己悲欢哀乐、酸甜苦辣向读者娓娓诉说。无论写人物抑或描景物,讲知识抑或讲感受。都有一种主体情感涌动其间,而这种情感绝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式的故作多情,而是真正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自然流露,是创作主体与审美客体对接与撞击之后进发出的强劲的生命之流。她的多情主要表现在:   一是真挚的激情。深厚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词的修养不但培养了张晓风温柔敦厚、平和仁爱的人生态度,更使她的散文作品中涌动着浓郁的诗情和旺盛的生活激情。她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毫不掩饰地流泻在散文之中,向读者坦露自己的内心,使读者深受感动。尤其是她早期的作品,风格直率热烈,犹如深山里一株怒放的红枫,又似飞溅直流的瀑布,大喜大悲,感情犹如奔腾不息的大江,流泻在她的作品的字里行间。例如,同样写乡愁,她不像琦君那样在缓缓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中倾吐浓重的乡愁,也不像张秀亚在繁复的意象中含蓄隐晦地泼洒忧郁色彩,而是激情飞扬,情感外露,抑郁中勃现着豪气,每次回望故乡,她都心潮澎湃,血脉贲张,心灵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激动之情难以自抑,读来让人产生强烈、紧张的精神刺激。   二是敏感的心情。张晓风善于抓住每一点微妙的感触,道出平凡生活中每一点新的发现,使那些被平庸的生活磨去了触角的读者从她的散文中获得许多愉悦的智慧的启迪。在她的笔下,一株半开的红莲,一幅古老的轴卷,几行熟诵已久的诗句,一本焦黄破碎的“青楼集”,一把半旧的油伞,一句普通的好话,一件平常的礼物,一棵小小的松树……都有丰厚的意蕴和活生生的灵性,都能引发读者的惊愕、忧愁、欢喜、沉郁、感动的思绪,在幻化奇妙的艺术情境中吟哦着一腔浓浓的情义。富有感性和灵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