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胶及电学性质
溶胶的电学性质1、扩散双电层理论 处在溶液中的带电固体表面,由于静电吸引力的作用,必然要吸引等电荷量的、与固体表面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或异电离子)在其周 围,在固液两相间形成双电层,使溶胶出现各种电学性质(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电荷可能来源:离子吸附----固体选择性的从溶液中吸附某种离子;如化学凝聚法制得的溶胶;解 离---固体的分子在溶液中发生解离而带电;如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在pH低时,氨基形成--NH3+而带正电,在pH高时羧基形成-- COO-而带负电。++++++++++++双电层结构发展进程:- - - - - - - - - - -Ψ0Ψ 1、亥姆霍兹平板电容器模型原因:电势差降0x亥姆霍兹平板电容器模型(设粒子荷负电)++ + + + + + + + + 电势类古依—查普曼双电层模型+++紧密层扩散层2、1910年古依—查普曼模型产生原因:静电吸引力和热运动优点---正确反映了反离子在扩散层中分布的情况及电势变化;不足---将离子视为点电荷,没有考虑到反离子的吸附和离子的溶剂化,对于在不流动层的质点存在不能反映。3、1924年,斯特恩对双电层理论进行修正。该模型认为:离子有一定的大小,而且离子与质点 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 有范德华吸引力。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度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 致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其余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部分。 溶胶相对静止,整个溶胶体系是电中性的,当分散相 粒子和液体介质相对运动时,就 会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ζ电势(电动电势)。胶粒是带电的,由于静电引力使离子在表面周围,又由于分 子热运动,使反离子在表面附近 呈扩散分布。离表面近的一层(内层),厚度为δ,当固体(胶粒)移动时,该层随固体一起移动。外层——扩散层,内层与扩散层的界面叫滑动面。 ζ 电势:滑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 ζ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ζ电势越高,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也越厚。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扩散层↓,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 动面以内,ζ电势在数值上↓; 电解质浓度足够大 时,可使ζ 电势为零,此时 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 此时胶体不带电,不发生电动现象,易于聚沉。电解质浓度与电势关系如右图:斯特恩模型的成功之处:(1)给出了电势明确的无论意义,很好地解释了溶胶的电动现象。(2)定性地解释了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使人们对双电层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胶体的电动现象 由通电时间和液面升高或下降的刻度计算电泳速度。根据电泳速度可求出胶体粒子的ζ电势。球形质点,当粒子半径较大,双电层厚度κ?1较小,即κr?1,则: 斯莫鲁科夫斯基公式当球形离子半径r较小,而双电层厚度κ?1较大,即κr1可用休克尔公式来描述电迁移率与ζ电势的关系(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若溶胶粒子不动,液体介质做定向流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 外加电解质对电渗速度影响显著,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电渗的方向。 电渗方法有许多实际应用,如溶胶净化、海水淡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等。 (3)流动电势—在外加压力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多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 可视为电渗的逆过程。(见图12.4.3) 在用泵输送原油或易燃化工原料时,要使管道接地或加入油溶性电解质,增加介质电导,防止流动电势可能引发的事故。(4)沉降电势—分散相离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与电泳现象相反,实验方法如图12.4.4例:贮油罐中的油内常会有水滴,水滴的沉 降会形成很高的电势差,有时会引发事故。通常在油中加入有机电解质,增加介质电导,降低沉降电 势。3. 溶胶的胶团的结构根据胶粒带电及扩散双电层结构,可推测胶团结构。胶核—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成的固态颗粒胶粒—滑动面包围的带电体胶粒=胶核+紧密层胶团——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胶体粒子构成电中性的胶团。胶团=胶核+紧密层+扩散层 例如:在稀的AgNO3溶液中,缓慢地滴入少量KI稀溶液制备AgI正溶胶,过剩的AgNO3则起到稳定剂的作用胶团结构胶团示意图碘化银胶团结构及示意图(AgNO3 为稳定剂)若在稀的KI溶液中,滴加少量的AgNO3稀溶液,KI过量。AgI 微粒表面将吸附I-离子,胶核表面则带负电荷,K+为反离子, 生成AgI的负溶胶,这时胶团的结构应表示为:再如SiO2溶胶,当SiO2微粒与水接触时,可生成若酸H2 SiO3,它的电离产物 不是全扩散到溶液中去,而是有一部分仍固 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