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光合能力及相关因子的种源差异.pdfVIP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光合能力及相关因子的种源差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光合能力及相关因子的种源差异.pdf

第28卷第8期 生 态 学 报 Vol_28.No.8 2008年8月 ACTA EC0L0GICA SINICA Aug.,2008 兴安落叶松(Lar/x gmelinii)光合能力 及相关因子的种源差异 赵晓焱,王传宽 ,霍 宏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15oo4o) 摘要:为认识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 gmelinii Rupr.)光合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在其自 然分布区内选择地理和气候差异显著的6个种源,采集种子并播植于其分布区南界的均一立地条件下26a后,测定针叶的光合 能力及其相关因子,比较种源问差异及其随月份和冠层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P )、表观光量子效率 (AQY)、比叶重( )和单位叶面积氮含量( )的种源差异显著(P0.05),变化幅度分别为6.10~8.78 txmol CO:·I11-2·s~、 0.0325—0.0427 txmol C02~txmol~photons、85.1~114.3 g·m 和1.72~2.26 g·m~。但是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 )、暗 呼吸速率( )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Chla)的种源差异不显著,平均值分别为61.2 txmol photons·I11~·s~、1093 txmol photons ·rfl-2 s~ 、 2.34 txmol CO2.m~·s 和0.12 g·m~。P Chla、 和LMA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随树冠从下往 上升高,P…、LCP、Na和LMA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这种垂直变化格局受种源的显著影响。除AQY之外,种源对光合能力及其相 关因子的月份变化格局没有显著影响,多表现为7月低一8月高一9月低的变化格局。研究展示的兴安落叶松针叶的光合能力 及其一些相关因子的种源问差异可能是其光合机构对种源地环境条件长期生理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光合能力;光合特性 文章编号:tO00—0933(2008)08.3798.1O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Variations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for Larix gmelinii from diverse origins ZHAO Xiao—Yah,WANG Chuan—Kuan ,HUO Hong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8):3798~3807. Abstract:To understand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 of tree photosynthesi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we conducted a , provenance experiment on Dahurian larch(Lar~c gme~inii Rupr.),the dominant boreal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Seeds,collected from six provenance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were planted 26 years ago at a homogenous site in the southern boundary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