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PDF

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29卷 第3期 2015年5月 ·99· 专题综述 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1 2 1 张玉龙  王梦月  杨静玉  李晓波 1.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240) 2.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 要】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综述炙甘草的研究进展。炙法会影响甘草的有机成分及无机微 量元素,能够改变主要成分之间的比例;炙甘草有镇痛、镇咳平喘、抗心律失常、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 作用。 【关键词】 炙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306/j.1008861x.2015.03.025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有变化,主要表现为甘草苷含量的增加以及其他黄 胀果甘草(G.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 酮类成分,如芹糖甘草苷、异甘草苷等的变化。有 [1] [2] 干燥根及根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作为传统 学者采用 HPLCDAD法建立甘草 (G.uralensis 中药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其化学成分多样,药 Fisch.)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比较炮制前后水煎 理作用明显。古代甘草的炮制品十分丰富,现代甘 液中甘草苷的含量变化,发现蜜炙可显著增加甘草 草的炮制加工品主要有炙甘草和炒甘草两种,其中 [8] 苷的含量(P<0.01) ,清炒甘草以及蜜润甘草中 炙甘草最为常用,为2010版《中国药典》单列炮制 [910] 甘草苷的含量均低于炙甘草 。不同炮制时间、 [3] 品种 。大量研究表明炙甘草的药理作用以及临 温度以及加蜜量也会影响甘草黄酮苷类成分的煎 床应用不同于生甘草,认为炮制对甘草物质基础变 出量。研究表明,随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的增加, 化起到作用。现将近年来炙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 清炒甘草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的煎出量显著降 用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低,异甘草苷增加;加入炼蜜后上述成分的含量、煎 出量的变化幅度增强[11]。还有学者对不同产地的 1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甘草(G.uralensisFisch.)生品及炙品总黄酮含量进 近年来,从甘草中已分离鉴定了一百多种化学 [12] 行测定,发现黄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成分,主要为三萜和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生 1.1.2 三萜类成分 甘草中的三萜类成分与其药 [45] 物碱、木质素、多糖和一些微量元素 。研究发 理作用直接相关,其中甘草酸是主要药效物质之 现,甘草经蜜炙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包括甘 一[1315],也是评价生甘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