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时期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

五四时期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 提要:中国话剧在五四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创作热潮;直面现实、关注人生和富于 强烈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的现实主义是五四话剧的创作主流。五四话剧的现实主 义创作由于受到西方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浸染,吸纳了新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 手法,并继承了中国戏曲抒情写意的艺术传统,实现了写实与写意的融合,从而 形成了诗化的现实主义特色。 中国话剧的第一个繁荣期是五四前后的十年。这一时期中国话剧受到西方古 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多种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丰富 多彩的艺术景观。但总的看,现实主义是其主调。由于西方新浪漫主义的浸染和 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吸收,五四时期话剧的现实主义又是富于诗意特色的 诗化现实主义。 一 19 世纪末,西方戏剧开始进入中国时,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也开始面临猛烈 的冲击,从而引发了一股戏曲革新的思潮。1899 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 生自编自演了《官场丑史》等新戏,抛弃了传统戏曲的范式和套路,采取了对话、 独白、旁白的新形式,中国话剧开始萌芽。1907 年,春柳社在东京先后演出《茶 花女》和《黑奴呼天录》,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稍后,经过春阳社、 进化团、新剧同志会以及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等的努力,中国话剧 推向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真正使话剧形式在中国得以确立并形 成第一个高潮的,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激烈批判 和对西方文明的积极推崇,客观上大大激发了剧作家们“建设西洋式新剧”的热 情,从而促进了话剧这一新剧形式在中国文坛地位的确立。尽管那时仍存在着剧 烈的新剧旧剧之争,但《新青年》的“旧剧评议”对旧剧的猛烈批判影响极为深 广,戏剧变革的呼声已成为时代的主调,话剧的形式已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特 别是经罗家伦、胡适对易卜生的推介和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进入中国之后广受欢迎。《玩偶之家》的主题与饱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之苦的年青一代强烈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潮一拍即合,不仅 娜拉成了青年人的偶像,而且,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这种新思想、新 追求。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回家以后》、熊佛西的《新人 的生活》、余上沅的《兵变》、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 《聂嫈》)、陈大悲的《幽兰女士》、田汉的《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张闻天 的《青春的梦》、成仿吾的《欢迎会》等就是反映这种新思想、新追求的现实主 义“问题剧”,并塑造了一批娜拉式“出走”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中国现代话剧 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从当时普遍认同的戏剧观和创作的主流看,现实主义无疑是五四时期话剧的 显著特征。在《新青年》开展“旧剧评议”中,许多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在猛烈抨 击旧剧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了新的戏剧观,而影响最深广的是,提倡戏剧的写 [1] 实性,主张易卜生式的写实主义 。1921 创办的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也公开 鼓吹“为人生”的“写实社会剧”,正如洪深所概括的,那时普遍主张戏剧要做 [2] “改善人生的工具” ;也正如傅斯年所说,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 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描写“平常”人,表现真实的人生和性格,如实地揭 [3] 示现实的本来面目。 这正是现实主义的根本内涵。 这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形成,首先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所决 定的。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国运衰微,民生凋敝。中国 的落后现状激发了大批有志之士的深思,他们急切要求社会变革,然而,从维新 变法到辛亥革命,每一次革新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封建主义文化仍然像沉重的枷 锁套在国民的脖子上,禁锢着国民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正是这种社会现 实和五四启蒙之光,造就了新的思考的一代,他们关注着各种社会问题,思考着 “人生之意义”,深感“要新国,必先新民”。而文学就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新 民”的社会职责,这也就是稍后的文学研究会所说的,文学应该“表现并讨论一 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文学应是为人生的文学。应该说,以反映现实人生、 改善现实人生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戏剧观,在五四文学革新运动中是走在时代前列 的。 五四时期最早一批话剧对人生问题的现实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爱情、婚姻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